笔趣阁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农门崛起:羽落田丰 > 第273章 农耕永年

第273章 农耕永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后世的农书里,「菌虫共生碑」的记载总是伴着神奇传说:有人说暴雨中碑身会浮现菌脉地图,指引农人躲避毒菌;有人说寒冬里碑前的积雪自动融化,形成保护菌田的温圈。但所有传说都有共同的核心 —— 碑上的八字真言,成了天下农耕者的「共生信条」。江南的治虫坊将碑文刻在门楣,岭南的商队把图腾绘在驼鞍,甚至西域的绿洲农人,也在坎儿井旁立起缩小版的共生碑。

最让后人惊叹的是碑文的「自我更新」。百年后,有农学家发现碑身的菌丝竟能吸收新的共生智慧:当美洲的玉米传入塞北,碑面悄然出现玉米与冰火菇共生的简画;当江南推广番薯种植,碑基的共生土中竟自然孕育出能分解番薯叶虫的新菌种。这让人们终于明白,林羽刻下的不是静止的石碑,而是为农耕智慧打开了永不停歇的共生之门。

公元 1325 年,波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路过牛角村,在游记中写道:「那里的石碑会呼吸,每道纹路都是活的菌脉。当地农人告诉我,真正的永年农耕,不在战胜自然,而在成为自然的琴弦 —— 当寒温相济,当菌虫平衡,土地便会永远奏响丰收的长调。」这段文字后来被收录进《东方见闻录》,让「菌虫共生碑」的威名远播至红海之滨。

岁月流转,牛角村的菌墙早已成为农耕圣地。每年立春,来自天下九州的农人都会带着本地的水土与菌种,在碑前举行「共生祭」:江淮人带来浸着白僵菌的稻种,塞北人捧着火鳞菌核,岭南人提着红棉菌袋,甚至有南洋岛国的使者,用椰壳装着适应湿热的改良冰火菇。他们将水土混在碑基的共生土中,看新的菌丝如何编织更广阔的共生之网。

王远临终前,曾让虎娃在碑文背面补刻一行小字:「碑石终会风化,共生永不停歇。」如今,当最后一道阳光掠过碑顶的海东青雕像,人们看见,那只由菌丝与信仰铸成的神鸟,正展开翅膀,朝着更遥远的地平线飞去 —— 那里,有无数的土地在等待,等待着寒温相济的智慧,等待着菌虫平衡的福音,等待着农耕文明在共生中,走向永恒的春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