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春风吹又生(1 / 2)
翰林院修撰程文海向朝廷奏陈五事:其一,开科考,广选江南之士;其二,用人不分南北,不分汉蕃;其三,考核官员政绩;其四,严惩贪赃枉法;其五,为江南官吏加俸,使其更安心为朝廷所用。皇太子中书令真金闻之大喜,上报忽必烈,请许。忽必烈亦喜,除开科举、混汉蕃外,其余三条准奏,另晋程文海为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江南官员地位得以提升。真金对诸臣言道:“汝等所学孔子之道今始得行,宜尽平生所学,力行之。诚有便国利民者,毋惮更张,茍或阻挠,我当力持。”汉法派改革由此开始。
然而忽必烈紧接下诏,重申禁军器令,铠甲、弓箭不得私藏,汉人南人民户所有带刀刃的柱杖一律没收。于是禾叉等农具成为没收对象,民间既愤怒,又觉可笑。汉臣提出抗议,忽必烈回应,如此决定,只因恐其别生事端。意指民乱不断,禁其器械,杜绝生事。
一时,朝廷各种关系变得微妙。
“皇太子也太心急了,为国为民是好事,但总该考虑父亲的难处吧!”南必扇着绿孔雀羽毛编成的扇子,“提倡节俭是好,可眼下……钱财并非靠节俭积得。眼下还是夏季,再等几月又得过年了,每年给宗王的岁赐不能少的,合汗准备好了?”
每年给宗室子孙、贵族、勋臣厚赐钱帛,为帝国惯例,由于赏赐厚,得赐者众多,已成国家财政的庞大负担。忽必烈也着难此事,“朕向真金提过。他说,他那份不要了,以后岁赐要逐年递减,宗王有封地养活自己,不需另给钱财。”
“那怎么行!”南必反对,“岁赐并不是为养活宗王,而是显示合汗的心意。合汗不给钱了,宗王会怎么想?或以为合汗吝啬,或以为合汗陷入困境,都是要起二心的!”
“朕会不懂?但如今朝中没有一个人敢谈理财,阿合马的下场在那里摆着!”忽必烈怨怨地叹气,想起阿合马。阿合马是有许多错事,但也有许多好处,有阿合马在,国库从未紧张过。为堵住朝臣之口,为安抚愤怒的百姓,他把阿合马的党羽一锅端掉,弄得现在想找人理财都找不到。
南必趋势说:“合汗必须立刻任命理财大臣,不然赶不上年尾。”
“良才难求啊!”忽必烈长叹。
南必接话说:“妾闻总制院使桑哥是个擅长理财的人。”
“哦?他还有此本事?”
“合汗可有听说,桑哥平叛乌思藏时,曾将暂不用的军费拿去生息,获利颇丰,为朝廷省下大笔军费。”
“还有这事?那好,朕就见见桑哥。”
忽必烈传旨召见桑哥。
总制院使闻讯赶来。
忽必烈问道:“听说你有理财的本事,若以你总管全国财货,你能营多少利?”
桑哥答道:“臣未试过,不敢妄言。如果仅千贯小钱,臣尚可一试,但国家财政,万万试不得。臣佛家出身,财货俗物并不精通,不敢担大任。”
忽必烈听后失望。桑哥又道:“合汗若要寻此种人才,臣到有一人推荐。江西榷茶运使卢世荣最善理财,合汗可召此人一试。”
“听姓名是个汉人。”忽必烈不太满意。
“确是汉人。”桑哥答道,“朝廷现今主张用人不分蕃汉,合汗用卢世荣,正顺应此风,比起任用蒙古、色目,阻力小得多。”
听来也是此理,忽必烈决定召见。
得诏令,卢世荣从江西马不停蹄赶至大都。忽必烈直问他,可有理财良策?卢世荣对道,他有办法得赋数倍而不伤民。详细对答,与忽必烈相谈数个时辰。忽必烈深感可行,当即将卢世荣提拔为中书省右丞,主管财货。
从江西小官,到朝廷大员,卢世荣可谓一步登天。面对突然冒出的中书右丞,朝廷诸臣不服者甚多。忽必烈又准卢世荣所奏,设立“规措所”经营钱谷,择善于经商的人任事。朝中议论纷纷,担心卢世荣成为又一个阿合马。
“规措所是什么?”秦贞放下手中书,问道。
阿合马党人诛除后,真金公开了她未去和亲,仍在大都的事实,忽必烈没有反对,她便公开出入各处了。
真金回答:“卢世荣新设立的署衙,将官库的钱粮拿出去经商。”
“经商有风险,赔了怎么办?”
“有朝廷作后盾,自然稳赚不赔。”
秦贞再一想,“那不是等于挤兑其他商户吗?”
“正是如此。”真金忧心,“规措所为盈利必不择手段。官不与民争利,加重赋已经够了,现在更是明着抢百姓的钱,与百姓争利,卢世荣竟说此法不伤民。他准备大搞垄断经营,不仅阿合马的专卖制保留,还要扩大到酒业与铸造,他的办法父皇都采用了。除掉阿合马,又来卢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