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储位悬难决(1 / 2)
穿过林间小道,葱绿田野呈现眼前,深浅不同的绿色小方田,使人眼目别样舒服。农夫弯腰耕作,勤劳朴实。
铁穆耳立在田坎上静静观察,对农事满心好奇。想起来,曾有人认为汉人无用,欲杀光汉人,将良田变为牧场。幸好其计划未得实施,不然如今的恬静美景已不复存在。程文海在前方催促,铁穆耳这才收心跟上。
村庄背后有个小湖,湖水清透,这里便是他们的目的地。湖边坐了个人,一身儒士宽袍,扶竿垂钓,一动不动。程文海上前打招呼,那人只看钓竿,不理旁人。
“不忽木贤弟,三世子来了。”他不理自己,三世子总该搭理吧!可那人还是纹丝不动。程文海无奈了,只好回头安抚铁穆耳,这人脾气大,只有等他将鱼钓完。
铁穆耳左右歪头,仔细观察此人。不过他可没耐心等,捡起地上石子往水里扔去,石子“咚”地落入水中,泛出水纹。接着,“咚咚咚”一连好几颗小石子下水,水花骤起,涟漪一圈一圈,鱼全吓跑了。
这可气煞钓鱼人,不忽木怒目圆瞪。
铁穆耳喊道:“皇孙到此,你不迎接?只顾垂钓,把皇孙晾着,岂是为臣之道?”
“我已辞官,不再为臣,管你什么皇孙!”不忽木对道。
“那就是庶民百姓了!当今丞相见了我也得躬身行礼,何况尔等庶民!”铁穆耳傲慢道。
“年纪小小,架子却大!你为皇孙,有何功绩?何德何能要别人拜见?不过凭着祖上荫佑。口出狂言,当心辱没祖先。”不忽木也是雄辩之人,怎会屈他?
一见面怎就吵起来了?程文海为二人打圆场,劝铁穆耳息怒,不忽木是人才,脾气自然倔强;又劝不忽木别争,三世子顽皮了些,年纪尚浅,莫与他计较。
但他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哪劝得住这两人。铁穆耳挖苦道:“听说还是贤人。既是贤人,又怎会安心钓鱼?从前有个姜太公,也是钓鱼的,可文王来了,人家立刻不再钓鱼,辅佐文王,平定天下。但你这家伙,见了主君还在钓鱼,看来真是个钓鱼的,不是什么贤人。”
不忽木不屑冷笑,“不仅架子大,口气更不小!居然自比文王?文王天下圣君,你有什么本事?这张嘴到是厉害。”
“我虽比不得文王,可你也不是太公。你要是有太公的本事,还会让桑哥那小人把持朝政?”
“太公也曾事殷,但纣王无道,纵使太公之才也无力挽回。我并非怕那桑哥,大势如此,难道要做比干不成?”
“你没胆量做比干,所以学太公。可惜学也学不像!你等朝廷招你回去,一辈子也等不来的。你们一个个只会等待,无人去对付桑哥,桑哥只会更张狂。当今已没有文王,你们就傻等一辈子吧!”
不忽木“哼”了声,将钓竿插在湖边,要回去了。程文海上前道:“贤弟,当今局势已经有变,桑哥虽还势大,但合汗心意有所动摇,不再如前些年抵制儒臣。况且三位世子已经长成,皇太子的长子已封梁王,合汗也老了,难道贤弟要眼见天下彻底落入奸党之手?”
不忽木停下步子,说道:“君王的心思如同善变的天气,合汗今日倾向我等,说不定明日又将我等一网打尽。”
程文海再劝,“无论怎样,此刻正是我等复出之时,错过此时,再没机会了。人生苦短,不如放手一搏。难道等到了风烛残年之时,见着国家被奸党搞得岌岌可危,这才安心?”
不忽木默立静想,回头见铁穆耳盯着他们,问道:“这是皇太子的幼子?”
“三世子少年气盛,贤弟莫责怪他。”程文海为铁穆耳说好话,“我与他初见时,也与我吵了场。当时我也气愤,可后再想,三世子的话并非全无道理。三世子有皇太子爱民之情,却比皇太子更刚毅果敢。”
不忽木再回头相看,点头道:“的确与众不同。贤兄将皇孙带来,是想让我看到所谓的‘希望’吗?这就是以后你们扶立的目标?可是贤兄,皇太子有长子,当立长啊!”
“并非此意。是三世子自己跟来的,他说想见见从前的忠臣贤士。”程文海解释。
“是吗?”不忽木忍不住看了第三次,“走吧!到我家详谈。”
不忽木乐悠悠放起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