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借刀杀人 百因必有果,张仪的报应来了……(1 / 2)
第42章 借刀杀人 百因必有果,张仪的报应来了……
当‘派出杀手、杀人灭口’这个大聪明招数从无数计策中脱颖而出, 闯入脑海中时,楚越想这次自己大概要完蛋了。
杀掉犀,当下所有困境迎刃而解, 但死无对证, 并不能让事情平息。
假货,是经不起一丝怀疑的。
犀的出现, 像是投入平静水面的一颗石子, 怀疑的涟漪一圈圈荡开,而且, 只要开了这个头,后面就屡禁不止。
万一再遇到有心人, 顺着犀的方向去查,或者再用类似的办法,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身世,是她最大的软肋。
楚越投鼠忌器, 要么从此屈服于孟氏, 要么, 让这个秘密从此不再是秘密,但所有人都不敢再提。
“备车,我要去见相国。”
张仪得知楚越求见, 微微意外,排冗接见了她,楚越知道张仪事务繁忙,故而一落座,便开门见山道:
“相邦说的事情,我回去考虑了, 觉得相邦说的有理,大乱之世,寄身于一男子,怎么比得了自己权柄在握。但再思之下,又有忧心之处,相邦既然想做这个媒人,肯定也愿意听我诉说担忧吧?”
“自然,司巫担心的是孟氏?”
“孟氏毕竟是秦国大族,树大根深,若她有心为难我,公子华又顾念旧情,左右为难,我该如何是好。这一点,相邦应该能明白,倘使公孙先生在,相邦能安枕否?”
想当年,他跟公孙衍争宠,秦王也是,顾得了张子,顾不上大良造,左右为难,成了犹犹豫豫何书桓。
大才人人都想要,但多了也不行。
张仪笑了下,“你这比喻倒是妙。这有何难,你既然提到公孙先生,便知该怎么做。”
他可是把公孙衍和跟公孙衍交好的陈轸全排挤走了,公孙衍雕阴一战,斩首魏军八万,可谓战功赫赫,但还是被张仪排挤得,无容身之地。
凭什么后来者居上,因为张仪又争又抢。
“火星不灭,终有复燃一日。”
张仪一惊,“你是要斩尽杀绝?这...让季孟夫人归家改嫁便是,何苦咄咄相逼,孟氏毕竟是秦国大族,不至于此。”
“也罢。”楚越装作松口,退了一步,“只要他们不生事端,乖乖让出位置,我也就此作罢,但若他们不肯,就另当别论。”
张仪没觉察什么异样,‘嗯’了声,对楚越道:“你放手去做便是。”
楚越起身,“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张仪起身相送,又命门客送楚越到大门口,诙等在门外,见楚越出来了,想了想,问道:“司巫来见相邦,可是有要事。”
楚越提裙的手一顿,扫了一眼诙,短暂犹豫,肯定道:“是。”
“愿为司巫分忧。”
楚越提裙上车,对诙道:“先回去。”
两人回到府邸,还未入内密谈,婼便脚步匆匆迎了出来,见她满脸喜色,楚越往屋中望了一眼,问道:“白起来了?”
“对,你的白起来找你了!”
楚越心情一时凝重,看了一眼诙,“你先下去吧,晚些时候再来见我。”
“是。”
楚越每一步,都走的沉重,她有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白起,又或者说,她还没有完全想好。
君子一诺,驷马难追,食言而肥,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白起和得罪张仪之间,她还没有想好。
得罪了宗室,又要利用、得罪相国,楚越觉得,自己可太行了。
她真的还想在秦国混吗?
怀着纠结,楚越在离白起数步远的距离停下脚步,蹙眉打量着他,他来的匆忙,连甲胄都不曾换下,枣红戎服,外罩轻便漆甲,双板长冠,罩住编髻。
见楚越望着自己,白起低头,左右看了看自己,没看出什么异样,擡眸,望向楚越的视线狐疑。
“怎么了?”
楚越没有说话,只是望着他,若有所思,白起更困惑了,须臾,他似乎是觉察到了什么,垂眸,又擡起,漆黑的眼睛注视楚越的眼睛。
白起望着楚越,试探性,缓缓展开手臂,楚越往前走了两步,又止住,她深吸口气,到底还是朝他跑了过去。
她扑进白起怀中,那双有力的手臂随之合拢。
爱人的怀抱温暖坚实,楚越埋首白起怀中,勉力平复内心对未知的恐慌。
张仪在忽悠人的时候,一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人忽悠。
不管了,他该。
出来混,一报还一报。
白起紧紧抱着楚越,他明显可以感觉到怀中人的脆弱,那是一种介于愧疚与恐惧之中的情绪,一如她当年第一次杀人时的样子。
只是,比那时候少了很多恐惧,也不如过去愧疚,她变得镇定、稳重。
楚越一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白起想。
但他什么也没有问,只是抱紧了她,等着她先开口。
“我不想这样。”楚越在白起怀中道。
白起低头,望向怀中人,楚越擡眸,凝视白起深黑的眼睛,蒙上层雾气的眼中,目光坚决,“这不是我原本的计划,可是已经走到这步,就不能再停下。”
一个人是杀,十个也是杀,千百,也不过数字。
摧毁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摧毁他的□□,人一旦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敌人死了,她才能活。
是他们错在先。
楚越这么告诉自己,心中愧疚愈发减弱,杀心逐渐坚定,她才不在乎孟氏有多少人,有多少人会因此无辜受牵。
“你原本,打算做什么?”
楚越眨了眨眼睛,垂眸认真想起来,那些计划,理想得像是白日梦。
“我原本……打算离开秦国,去找张仪,想办法,在魏国出名。”
楚越本来打算效仿张仪,挟秦威势去往他国,而后再积累他国威势,回到秦国,只要她对君主的依赖性降低,君主对她的控制也会相应减弱。
在秦国长大的孤儿,只依靠于秦王,可是如果有另一位君王也欣赏她,高位以待。两位王之间竞争,那楚越还愁人会催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