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2)
杜月行端进来的是竹筒饭,暮念歌在书中读到过。只是天都的土壤不适合种竹,就算想吃也只能从其他地方运竹过来。山高水远,等到了,竹子的香气也少了大半。
暮念歌对爹爹和娘亲的故事知之甚少,每次提到娘亲时,爹爹都会很难过,所以很少提及。
娘亲是他心里永远过不去的一个坎。
杜月行则好像一直将娘亲挂在嘴上。她告诉暮念歌,她娘亲最喜欢吃的就是她这一手竹筒饭,送她出嫁时两人还约定要每年要以这竹筒为媒介,为这一口竹筒饭相聚。
吃完饭,杜月行带她去看了她的住所。
那是一处午后阳光最好的竹楼,楼外还有一层平台,上有一套用竹子做的桌椅。竹楼的周围都是高耸的竹子,竹影刚好半遮半掩着小憩的地方。
待到夏日午后在此乘凉,别有一番韵味。
真正让暮念歌惊讶的,是竹楼里面的摆设。
窗前的铜铃、桌案上熟悉的文房四宝、门口多宝阁上的杂书奇谭,连**的被褥和枕头都与她在天都暮府的房间相同。
整个屋子的所有物件她都很熟悉,因竹楼构造与天都砖瓦大院不同,这些物件的摆放会有些许区别。
但暮念歌感觉,这就好像是她另一个闺房。
“这几年我时长与你父亲通信,聊的基本都是你。这房间喜不喜欢?”
暮念歌点点头,杜月行露出慈爱的笑容。暮念歌这才注意到她眼角的细纹,她是除却爹爹外与娘亲最为亲近的人,若是娘亲还在,大抵也会同她模样一样吧。
“我娘亲,是什么样的人啊?”
暮念歌的这一句话,打开了杜月行的话匣子。
她拉着暮念歌坐下,从两个人刚认识讲起。
她的娘亲姓宋,武功平平但有一副好心肠,她们是在一个贼窝里相遇。那时她们互相认错人,还未开口便在夜色中先打了一架,待到其他人来时才知道是误会。
两个人算是不打不相识。
那时的杜月行武功也不行,不然也不会和宋扬歌打得难解难分。
但她仗着清岑山庄少庄主的身份带了不少人,所以行走江湖时也从来不惧。
宋扬歌得知她的身份后请她帮忙,杜月行以为她可能是遇到什么困难便答应下来。
却不料这位宋姑娘从包袱里取出一份名单,上面列了大小数十件不平事,洋洋洒洒写满了好多张纸。
杜月行还记得宋扬歌将这些纸递来时的笑颜:“这些可都是我闯**江湖遇到但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这么多的功德,还请少庄主帮我分担一些呀。”
两个人志趣相同,自此之后义结金兰,一起将那些事件一一完成。
“这次的事情不简单呀!我们最后居然查到了当地衙门的军师上,这就涉及到朝廷中人。各大门派和朝廷一直相安无事数十年,是因为各大门派和朝廷都坚持着‘以民为本’。”
暮念歌点点头,这个她倒是知道一点。写许昀的话本里,许昀他们抓了坏人都是带着证据和人一起送到衙门,由衙门判决定罪。
因为双方都秉承着一个理念,故而这么多年都能一直相安无事,配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