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原生家庭(1 / 2)
单论对皇室宗亲的约束教导,女皇身体力行,把他们四个教养得极好,说她不在教育上操心,庭悦都觉得冤枉。
所以特么的女皇有个鬼办法啊!她够有本事了,还是自觉没做好一个阿娘,连她都做不到,又有谁能理好这笔混着家国血泪的皇室烂账?
当日谢元亨为什么要一个五品弘文馆学士的职儿,还不是因为弘文馆学士为皇家子嗣之师,只要当上这个官儿,以后总能被赞一句“帝师”,谢元亨他就是想从小撺掇沈弘基造反。
辰门之变谢家就支持过南安郡王,先帝把陈郡谢保了下来。
沈弘基他早亡的娘就姓谢,他是宣平候谢元亨的亲外甥,那会子她刚登基,战乱都没彻底平,饿肚子的百姓有的是,上下人口不到三百万户,内忧外患,要啥啥没有,可堪用的只有女皇从军营带过来的武将入相,这几家旧派氏族当时还握着半个中枢呢。
女皇看他们不顺眼也没办法,那年陆云起刚开始念《千字文》,别说庭悦了,沈弘宁都还是一朵妙金莲不知道投胎到谁肚子里比较好,女皇用了五六年把那群人从京城丝剥条理地通通踹去江陵养蛊,这才执掌整个中枢。
然沈弘基难道不可怜,沈弘兴至少知道他亲爹长啥样,亲娘虽疯狂给他找小爹但心里是爱他的,沈弘基他是女皇二哥常山王沈得元的遗腹子,彼时恒山王沈得开和三王爷沈得启都死了,四王爷沈得明身子不好,他还在娘肚子里,就被所有人寄予厚望。
常山王妃谢氏怀胎的时候先帝和谢家既怕这个小孩不强健,又怕他是个姑娘,啥偏方都用,啥进补玩意都吃,太医咋劝咋不听,沈弘基生下来八斤半都不止,谢氏为了生小孩硬生生破败了自己的身子,她死的时候沈弘基连话都还不会说。
用女皇的说法:“就因为他三岁时要被立为太孙,朕搅黄了自己做皇帝,所以你们都觉得他会反?”
哪是沈弘基会不会反,女皇俩儿子放外人眼里就是先帝外孙,多少朝臣虽拜服女皇,其实心里都在赌,赌女皇是把自己当沈家人还是楚家人,赌女皇认不认自己是个女人。
女皇如果传位于沈弘基,那就不叫传位,是姑姑帮侄子监国,楚沈氏死了以后还政江山罢了。
她私德上够谨小慎微了,她说要册个皇夫,定个男子嫔御规章,就算是有些自己的私心在,希望死后墓坑里有个人陪她同穴,但也是她要给自己正名,男人有的朕全有,朕堂堂正正拿江山,朕的儿子堂堂正正地接朕的江山。
将来这世上还会有皇太女,还会有女帝,她们就照着朕这个规章来!
她要歇了朝臣们撺掇沈弘基乃至沈弘基他自己躁动的心,她是在给儿子铺路啊,结果呢,结果呢,沈弘兴说什么,他说你既然说我和沈弘基是表兄,那你把我从楚兴改成沈弘兴干嘛,立我做太子干嘛,你另找老公册皇夫干嘛?
真不知道女皇是怎么心平气和地把罚太子禁足东宫闭门思过说出来的,她到如今还在指望儿子别被阿爹迷了眼,好好想想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