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爱有什么用(1 / 2)
因此那回亲讨高句丽,她带的武将文官譬如秦义节、赵廷师乃至李居文等,都有个极大的特点,年轻。
甚至,若非那回带的人实在太少太年轻,以她手下好将灿若繁星的程度,沈国怀不会在高句丽之战彻底露头,回来就封了齐国公。
沈国怀当年猛得很,妻子早逝,家中老母垂垂,稚儿年幼嗷嗷待哺,他必须建功立业换取金银俸禄,生怕皇帝看不见自己,头战甲外披白衣,在高阳下亮到反光,一人冲锋拓万军之路,被女皇当即破格提拔至游击将军。
女帝挽弓矢,将军持马槊,陛下红衣明甲,末将白袍鳞铠,出入万人间恍若无物,高句丽之役,一万人生生破高句丽兵民五十万,沈妤再次一战灭一国。
也不怪他俩后来对上眼。
彼时更老成更得力的文臣武将全被女皇留在京中,由那些看着自己生下腹中的孩子,心知肚明这个孩子会做将来的太子的心腹重臣们帮她休养生息,制衡朝堂,细心教授。
将沈弘基与沈弘兴放在一起,既为着她身为沈家长辈对后代的关爱,也有朝堂的风波诡谲之中,家国内忧外患,天子触力不得,她拼力保护好两个年幼的稚儿最好法子的缘故。
皇家皇家,要保护好一个孩子,却要以伤害他为代价。
沈妤也好,那些从沈弘兴入宫就近身侍候教授他的臣子们也好,从他降生,就把他作太子来看,也将他作太子培养。
然谁又能要求一个父亲早丧,母亲冷漠到连稀少的关爱还会分好些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堂兄的小孩儿,一夕之间长大到利害关系全看得清楚,断骨成金至清楚意识到他的阿娘不是阿娘,是皇帝,他不是阿娘的儿子,他是皇帝寄予厚望的准太子。
他感受不到母亲爱他,他怎么能感受到母亲爱他。
每日俯仰之间,都只有不适应与害怕。
平阳公主给丈夫写铭文:
“余沈氏名妤,君之妻主也,君归室八载,生子一人,名弘兴,承严君之志,以其恩义之不可忘,故为铭焉。”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那时候沈弘兴还叫楚兴呢,她说她与楚奚越成婚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可以继承她父亲的江山,是夫君送给她最好的礼物。
女皇在太庙里哭着骂同样从自己肚里出来的沈弘宁是“庶孽”,二儿子是“庶孽”,那沈弘兴是什么,是最名正言顺最适合接下江山的“嫡长”啊。
帝王之爱子,则为之计江山,她如何不爱这个儿子,若非爱得痛彻心骨,又怎会早早下定决心要把江山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