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庶女庭悦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人物的名字

这个故事里大部分人物的名字,有些我只取了字,有些我只取了名,字名皆取的就以下几个(有些文中未写出),这里做个归纳。

楼庭悦,字行止;陆云,字云起;楼齐慎,字观澜;徐敬龙,字化鲤;吴月澄,字历川;楼庭熙,字道纯;陆知楼,字省之;沈以一,字勉之。

而本文参考了魏晋南北朝末期起的背景下世家与庶族的矛盾冲突,除了清河崔、博陵崔、赵郡李、陈郡谢、范阳卢、琅琊王、兰陵萧这些属于“五姓七望”的氏族外,也有很多氏族参考了古代当地大氏,譬如:

太原温、离狐徐、大理段、清河房、梅州海、姑苏钱、缙云项、南充唐等等。

也有一些是根据各地姓氏人数多寡来写的:

四明楼、开封楚、杭州顾、夷陵彭、武邑苏、来自岭西的沈国怀本姓于,余县的闻人、沃,包括来自岭南交州一代的官员姓黄、莫、梁比较多等等。

其实一开始男主的名字叫做“穆云起”,后来觉得穆字太繁琐,灵光一现改成了“陆”。之后翻说文解字,陆,高平地;楼,重屋也,看到之后突然就种宿命的感觉,当我设计出这些人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顺着自己的灵魂往下走了。

范守让的“守让”来自参观王守仁纪念馆时对纪念馆墙壁上的族谱惊鸿一瞥,就被阳明先生的有个叫作“王守让”姐妹给惊艳到了,包括徐化鲤的“化鲤”,也来自那个纪念馆墙壁上的阳明先生的高足孟化鲤。

无论是纪念馆惊鸿一瞥再也忘不了,就用上了,还是各种各样的地方姓氏检索,以上这些就不标文献了,但和读者说明一下。

二、本文地名

“凤凰城”这个地名出自《说唐全传》,安西四镇,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只是化用,小说中写的地理位置和实际不一样的啊!

本文的大地图套用了唐朝的行政框架,我把文中比较常出现的地方写出来,写的时候会参考当地风土人情描述当地风貌。武威人士秦老大人瓜皮瓜球,四明应希孟骂悦悦“狗屁倒灶”,这些其实是参考了当地方言。

四明(明州)——今浙江宁波

四明余县——今宁波余姚,其实在古代,余姚这个地方属于会稽(绍兴),但写文的时候忘记了这个问题,不过有一样没错的,应福嫁到了四明余县闻人家,余县离会稽近,所以闻人哥哥家的很多产业都在会稽。

交州——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交州的风土人情,参照了下广西。

安南——越南古称

江陵——今湖北荆州

夷陵——今湖北宜昌

长安——今陕西西安

甘州——今甘肃张掖

金陵(升州)——今江苏南京

婺州——今浙江金华

参考文献:

(清)佚名,说唐全传,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10,

三、本文食物。

很多食物,比如说江陵的鱼丸,四明的杨梅酒,交州的鱼生粉利,长安的温拌腰丝等等,这些都是现在还在吃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说一些比较特殊的趴。

炸桑叶是出去吃饭的时候尝到的一道菜,惊为天人啊太好吃了兄弟萌!而且做法也简单,有兴趣可以试试啊这玩意有手就能炸!后面查了下发现居然是道川菜。

酒酿赤豆元宵,去吃南京菜的时候吃到的(哪家菜馆我不说),觉得好吃就记下了,所以小陆说它是“金陵传来的膳食”。

第二百三十五章,小陆形容悦悦的体香是“豆乳掺了牛乳去腥后佐了绵糖山药炖成羹粥的香”,其实就是陆云起同学觉得他的悦儿味道奶香奶甜的(突然有点涩,捂个脸),也是南京菜,这道菜叫作美龄粥。

茸割肉,出自宋代《东京梦华录》,现已失传。

长情粥,出自清代《粥谱》

五味羹,出自《黄帝内经》

木樨香露,出自《红楼梦》,不过书里管这个叫作“木樨清露”。

透花糍、箸头春、金铃炙、光明虾炙、长生粥、升进二十四气、见风消、过门香、金银夹面截等等,这些都出自唐朝烧尾宴食谱。

参考文献:

(清)曹庭栋 黄云鹄,粥谱,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

(战国)佚名,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1,

(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7,

四、其他参考文献汇总

[1]赵丽云.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统治集团的兴衰及其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02):120-124.

[2]蔡茂.唐太宗子女教育得失之鉴[J].领导科学,2021(11):15-17.

[3]李东升.李世民的理财治国思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1(07):77-80.

[4]赵映林.唐太宗执政特点[J].唯实,2020(10):90-93.

[5]刘建平.唐朝的官职制度[J].考试与招生,2009(04):61.

[6]董青.唐中期长安歌妓活动场所与长安社会发展——以平康坊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4(16):113-114.

[7]赵洋.碑志所见唐代帝陵奉守制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37-45.

[8](宋)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岳麓书社,1997,9,

[9](五代)刘昫,旧唐书,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5,

[10](唐)李林甫,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7,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