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司农一职(2 / 2)
如今赵拓还没有主动找上她,那么她便自己先写着章程,总归赵拓给她这么个职位,想必不是用来摆着看看的。
而事实证明,阿萝的猜想果然没有错。没过几日,宫中传召的公公便来到了毓春园找上了她。
阿萝将自己的册子带在身边,跟着来人一同进了宫。而出乎她意料的是,顾文竟然也在皇帝的御书房内站着。
阿萝的第一猜想便是江南西道那边或许又出了什么棘手的问题,可是从顾文那悠闲的表情上来看,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正当阿萝心中正揣测之时,赵拓身边的王海公公忽然呈上来了一本册子。
“这是如今江南西道五个州府所有的劝农官名录。”
劝农官这一官职可谓是历史久远,最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顾名思义,劝农官的主要职责就是「劝农」,前朝之时乃是皇帝直接从户部派驻地方的官员,以督促农人按时农耕,莫要误了时日。
在这个时代,劝农官已经成为了地方的常驻官员,几乎在所有地方的的县一级的官员中都有。
不过阿萝在赵拓忽然抛出这句话之时,还是有些没有反应过来,因为这个朝代的农人们耕作什么,何时耕作,向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章程,因此劝农官一直都是形同虚设般的存在。
既然是不起作用的官员,那如今忽然摆在她面前是作何用呢?
阿萝有些疑惑地看向上首 ,赵拓这才缓缓对她说道:“思退前些时日给朕的折子让朕很是触动啊。”
“农人们向来靠天吃饭,天气好的年份,户部收上来的粮食便多些,若是碰上灾年,各处百姓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
“朝廷除了在灾年下拨赈灾款项,竟从未从根源上想过如何改善这一问题。”
“本朝的农事生产向来都如一盘散沙一般,毫无章程可言,若是长此以往,恐怕会埋下不少隐患。”
“前些时日与凉人开战,关内百姓惶然,朝廷竟连屯粮都险些收不上来。”
“你这些年在临江府与西北的作为,朕都看在眼里。这江南西道在前朝乃是鱼米之乡,可如今却大不如原先那般景气。”
“朕把司农一职交给你,这册子上的劝农官也任你差遣。你可能完成朕交给你的任务?”
赵拓一口气说了许多,阿萝便站在御书房中认真地听着。
其实他说的这些,阿萝一早便注意到了。
江南西道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可农人们优先选择的定然是售价高的品种。
若是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去解读这种现象,当一种商品大量出现在市面上,势必会影响它的价格。
因此农人们扎堆种植的作物,原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可却因为供过于求反而造成价格暴跌。
而吃过亏的农人们到了第二年,定然不会再选择此种作进行耕种,而这又会再次造成价格上涨。
如此一来,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