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闭门小会(1 / 2)
第181章 闭门小会
汉宫內的小会召开了大概一个多时辰,就在討价还价中形成了决议,洛阳城决定再授权4家报刊,为啥是四家,原因很简单,太傅和三公四位大佬在场,他们每个人可以举荐一人办报,这也是与会者的权力。
而拥有了这项权力,除了可以通报各种信息以外,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製造舆论,並提携自己其中的人,四位大佬自然要下场爭夺,他们虽然老了,他们也有后人下属要提携,这个机会当然要把握住。
当然了,若是未来这四家报刊出现了严重问题,作为举荐者的太傅和三公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考虑到这些大佬不可能一直在任,所以大佬去职后,这些报刊的负责人也会由新任三公推荐,这事实上就是汉廷给予三公特殊的政治待遇。
而对地方办报,汉廷也有明確限制,目前只能在五个大都市也就是宛、长安、临淄、邯郸、成都五个城市办报,办报之人必须得到汉廷批准,每一座城市最多只允许2家报刊存在。
很明显,大汉帝国也不可能充许地方报刊出现世袭,所以地方的干家报刊具体主事之家族,也需要换人,让谁上,不让谁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权力。
邓家和尹勤自然要拿下南阳宛城两个报纸的主导权,其他重臣不住在大城市中,但也会对家乡附近的大城市报社格外关注,这会增强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汉廷在尚书台负责管理京都官员的中都官曹
下设令史若干员,同时安排了一名侍御史监之,负责监管洛阳报纸,並查出各种非法小抄,这也是放在中都官曹的原因。
按照汉朝制度,侍御史为六百石,共有45人之多,其中30人留守尚书台,处理百官事务,以公府属高第者补之,出御史台,则为刺史、二千石官员,平迁时,补为县令。
而尚书侍郎则要差一些,任满五年,才可得转为大县县令,而尚书令史更是地位低下,只有两百石,令史任期满著,可补为县丞、尉,举孝廉者,羞於任此职。
侍御史的地位明显比尚书侍郎要高,又因为是公府属高第者补之,社会地位也更高,所以这样一个安排,实际上就意味著侍御史是主官,不用说,这名侍御史肯定是从车骑將军府中派出。
不过对两位参录尚书事的重臣而言也能接受,尚书侍郎地位虽然低,但负责具体执行,是尚书台安排的人,他们可以比较轻易的安排人马,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平衡。
而允许办报的五个城市加上洛阳是东汉最繁荣的城市,人口都有十万人以上,商业非常发达,
报司可在五城市设置报丞一员,辅吏若干,由尚书台选拔派任,表面任务是收集每一期报纸杂誌上报洛阳,並打击民间小抄。
报丞的实际任务是另外一套情报班子,主要负责风闻奏事,刺探地方,但为避免骚扰民间,不过未来若是其他地方得到批准办报,报丞也要隨之设置在地方。
报丞需要把匯报的各种信息和各类报纸杂誌,定期匯报尚书台,若是有重要信息,可以通过邮驛系统迅速上报,其上报的各种档案资料需要收藏在宫中,皇太后选了一个地方,大汉另外一个图书馆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