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大汉:我是皇太后 > 第241章 原料短缺

第241章 原料短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41章 原料短缺

“一卷竹简50根竹笺顶多可以写两千字,但一册书不仅更轻便,而且可写万字以上,

所以《史记》这样的传世巨著过去要几辆车拉著,现在一个书箱足矣!

故我等已经可以用民间常用之语编写长篇大作,孩子筹划中的《大汉中兴通俗演义》

就是这一类的长篇大作,孩儿觉得需要从长沙定王说起,长沙定王筑望母台,有看相者言,大王至孝,九世必出王者,光武皇帝是第九世,出生也有异相!

除了必须表明天命在我大汉以外,也要告诉天下人吾等列祖列宗是何等的英雄,云台二十八將需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比如邓太傅就应该是东方青龙七宿第一宿下凡,而孩儿的祖上就是东方七宿第五宿下凡.“”

邓绥膛目结舌,她怎么也想不到还可以这般搞舆论,“子不语怪力乱神,淑儿这般做,天下士人又要多嘴多舌!”

“孩儿是女子,不是土人,孩儿才不在乎士人如何想呢,孩几所著之通俗演义也不是给士人准备的,孩儿计划培训那等善言者,在乡间传说演义故事,安抚天下百姓!”

说到这里,寇淑微微一笑,“母亲,吾等想让天下流民南下或者前往边地屯垦,可以借光武皇帝之口告诉天下人,江南土地广,人口稀少,若是子孙后代生活遇到困难,可以移民江南,必有非常之收穫——”

“你这个孩子,怎么能这样做呢!”

寇淑见邓绥矫情,不得不加了一句,“母亲,太傅在西征路上抚民百万,百姓十分感激,在战败之后,十分沮丧,几欲自杀,遇到一善面之人———”

寇淑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清楚,邓绥已经完全明白过来,这是一本面向天下老百姓的政治书,既为了彰显大汉的正统,又要为当前的政治服务,邓绥这个皇太后需要民间舆论背书,同样的,小小年纪的寇淑也需要。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邓绥这会也不矫情了,“总是相面之人似乎不好!”

“那是自然,孩儿只是做一个比喻,具体怎么做,那是邓寇两家门客要做的事情,孩儿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给他们定好框架!”

邓绥想了想,又问道,“我大汉虽有天命,但中兴也不是一帆风顺!”

寇淑当然懂,邓禹带著两万大军西征,最后被打得全军覆没,只剩下二十四个骑兵,

寇淑早有预案,“敌人不强大,又如何彰显光武皇帝得天命,云台二十八將又凭什么是天上星宿转世,基本的歷史事件不能改变,要不然会惹人非议,但吾等需要描述敌军之强大,叛贼之可恶,战斗的过程写得尽善尽美,而失败的结果则儘量淡化。

还有一些不那么好看的事情,比如忠侯所部祸害南阳,引发邓奉叛乱,牵扯的人太多,就没必要写出来,完全可以略过不提,毕竟是演义,不是正史,没必要说得那般清晰!”

邓绥微微頜首,寇淑这样说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她是需要用这本书拉拢列侯子弟,並不想结仇,所以她特別强调了一番,这本书一定要多与列侯后人交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爭议。

“母亲放心,孩儿心中有数!”

邓绥微微頜首,寇淑这孩子虽然有不少让她不满意的事情,但她总想出別人想不到的主意,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邓绥又告诉寇淑张衡可以为副,监督之人可以用邓绥熟悉的蔡伦,但东观修书的负责人必须是一个朝中大臣举荐之人,询问寇淑觉得谁比较合適,寇淑想了想说道,“孩儿对有名的儒生並不是很了解,还是母亲来定吧,反正也没什么区別,用谁都一样!”

“你呀!”

寇淑对儒生一向不以为然,眼里只有格物学者,邓绥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寇淑告辞回到皇帝寢宫,刚刚坐下,大宦官蔡伦就跑过来拜见。

蔡伦此次过来一是给寇淑报喜,按照寇淑的要求,他又铸造了一批铜炮,射程有了明显的提升,比最强的弓弩射程还要远,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而经过一系列改良少府出產的生铁质量有所改善,產量提升了一些,但要想运用灌钢法或者堆堝法搞出好钢还是有不少麻烦。

寇淑並不奇怪,这玩意要是好搞,人类不会拖到十九世纪才能够大规模生產钢铁,她想了想,告诉蔡伦,关键的关键还是炉温,炉子一定要儘可能的热,同时可以把收到的天南地北的矿石敲碎了放进去,或许有提升品质的石头。

寇淑又交代蔡伦搞一个工匠识字班,让他们理解格物学,我们想不出办法,他们也许能想出办法,要是谁搞出了发明,一定要重赏,也可以提拔作为官员蔡伦连连点头,又提到了一个新问题,隨著纺织工具的改进,少府纺织厂的生產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这一块又利润大,所以蔡伦不断得扩张纺织厂规模,但现在他遇到了麻烦,再过三个月,少府的纺织厂就將没有原料。

“少府没有原料,何不前往民间购买”

“布价格颇高,现在太僕和洛阳各个大族都设有公私纺织作坊,黔首家中又多有纺机,就算洛阳三市有一些,价格也颇昂贵,购买太不划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蔡公做不到,本宫又如何有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