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议论纷纷(1 / 2)
第258章 议论纷纷
明眼人都知道大汉最大的问题是財力不足,既不能有效得抚恤灾民,又养不了太多的兵,碰到胡人造反,军费开支一大就要出问题。
这篇文章预测大灾之后有叛乱,很多人是相信的,倒不是相信那一套说辞,而是他们明白大汉一旦出了大天灾,边疆胡人就不会安分,去年高句丽叛乱被打回去了,对鲜卑叛乱採取的就是收买,而不是直接出兵。
这虽然是太后的谨慎,但更多的还是大汉財政的问题,万一和鲜卑打起来,鲜卑在多个边郡同时折腾,大汉朝廷压根吃不消,所以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
现在公司冒出来之后,很多人豁然开朗,大汉的国力几十倍於周边四夷,只是国力的大部分不在朝廷手中,而在豪强手中。
如果是单个豪强出兵,朝廷肯定无比担心,万一练出精兵岂不是变成了天下的祸害,
但如果成立朝廷监管下的公司,公司向天下豪强筹资,发售股票,给予某一块地区几十年的独家控制权和免税,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样的垄断性公司肯定可以赚到钱,朝廷不仅有一些分红,而且消弹了边患,减少了流民,更重要的是,这一类的公司造反的可能性也小很多,一两个豪强或许会造反,但一大群豪强出钱,每年也有不少收穫,就算有个別人有反心,其他人也坚决不干。
所以这些人越琢磨,越觉得公司这个办法好,完美得解决了此前诸多问题,不过也有敏锐的土人意识到这个公司对他们很不利。
“鲁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公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公,还是私”
“是公,也是私!”
既然是公司,理论上说钱是从天下人筹集的,做得也都是朝廷才能做的事,当然是公,但同时也是私,公司与朝廷不同,公司不管是镇压叛乱,还是迁徙流民等等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利,无利不起早,这自然为了股东们的一己之私!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贾们为了利会不择手段,公司手里有刀枪,所行只会更加恶劣,若是公司肆意掠夺,我决决大汉岂不是变成了暴秦那等存在!”
“陈公所言甚是,吾是青州人,青州族人写信说那东朝鲜公司不断將掠夺的三韩奴婢和耕牛拉到琅琊,有的对外发售,要的则拉到徐扬官屯,传说海上如果有奴婢病死直接丟到大海当中”
“吾等都是士人,不要以讹传讹!”鲁恭直接打断,“一旦外有叛乱,內有大灾,除非谁能够解决朝廷的钱粮,否则公司之制推广是必然,朝廷不舍利,豪强如何捨得出钱帮助朝廷,这等道理诸位难道还不懂吗”
鲁恭这般说,也就表明他是支持的,鲁恭当然支持,他是关西人土,他很清楚关西诸胡不安份镇压叛乱,一旦朝廷组建公司,鲁家於情於理肯定要出钱入股,胡人之地或许贫瘠,但多矿山,有个几十年时间,鲁家必然广得其利!
虽说鲁恭是出了名的大经学家,但他骨子里是官僚,当然很清楚大汉儒皮法骨的本质,这种对朝廷,对权贵,对豪强,乃至於对天下万民都有大利却少害,无害的方案肯定会通过的,至於受害的胡人,大汉何时把胡人当成人
“可为救急之法,但绝不可为长久之策,这一块的利益实在太大了!”有在大司农任职的人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寇氏在芜湖屯垦,播散鸟粪石的两百余顷地,据闻亩產永元稻竟达两石有余,今年竟收成永元稻几近十万石,明年稻麦联种,肯定可以翻倍。
据闻寇淑准备大规模招募流民,同时派出更多的船只出海,寻找鸟粪石,等到寇氏的千顷地完全开垦,光光芜湖的庄子岁收百万石不成问题。
这还仅仅是粮食,寇氏还放牧养牛,植桑养蚕,沟渠养鱼,吾估算过,未来光光寇氏芜湖的庄子虽然五千万钱一点都不难.”
一个士人听到后,先是不断的吞口水,等听到岁收百万石,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年入百万石丹阳荒僻之地竟有如此產出,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