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影响(2 / 2)
然而,就在汉廷忙於这些部署之际,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一一河內郡传来急报,
匈奴人竟然裹挟流民造反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立刻引发了朝廷的震惊,汉廷迅速作出反应,北军中侯朱宠被命令前往河內,稳定局势,平息叛乱。
不过还未来得及出兵,一则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一一寇鰲、黄香等人已经从魏郡赶来,迅速镇压了叛乱,並送上了贼首左谷蠡王的首级。
如此迅速的平叛,无疑给了汉廷一个巨大的惊喜,为了稳定人心,並有效震镊,让天下人知道汉廷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洛阳各报连篇累读不断夸奖寇鰲、黄香等人的“武勇”。
汉廷的奖励迅速颁布,寇鰲益封一千户,黄香入朝,成为九卿之一的太僕,还得到了一个亭侯的封爵,其他立功將士和河內士民各个得了好处—
也在此时,一艘接一艘满载著粮食的船只,穿越波涛汹涌的江河,终於抵达了洛阳。
这些粮食有的来自於扬州南面的会稽,有的来自於荆州的长沙,有的甚至来自於蜀地,与洛阳都差距儿千里之遥。
这些粮食仿佛是一缕春风,彻底吹散了洛阳上空的阴霾,连数千里之外的粮食都能运到京畿,还有什么担心的。
这些船只离开洛阳时,也没有空看手而去。相反,它们载看大批的流民,那些曾因饥荒和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人们,现在有了重新开始的希望,而这些流民的离去,不仅减轻了洛阳的社会负担,也为城市的治安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隨著粮食的源源不断地运入和流民的逐渐离去,洛阳城的形势开始好转。城中的居民,从最初的恐慌和不安,逐渐转变为希望和安心。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似乎又找回了它的魂魄。
粮食的充足,让人们不再为生计发愁;流民的减少,使得社会秩序得以恢復;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城市的安全无忧。人心终於在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中稳定下来,洛阳城,
这颗大汉帝国的璀璨明珠,再次熠熠生辉。
隨著日復一日的稳定,洛阳城內的喧囂和繁华渐渐回归。然而,这份稳定並未给皇太后邓绥带来丝毫的安慰。相反,一种难以言说的不安,如阴云般笼罩在她的心头。
军事上的胜利並非是她和邓氏家族的功劳,人们口中的感激与讚誉,皆是向寇氏所致。寇鰲,这个名字似乎成了安定人心的象徵,而寇淑发明了火器,更是大胜的倚仗!
而当提到大批粮食的到来,人们的感激之情又全都转向了寇淑。寇淑,她不仅发现了永元稻,更是推动了麦稻轮作,倡导了堆肥技术,还不断提倡屯垦,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加了粮食產量。
在这些大灾之年,正是这些措施,让朝廷拥有了足够的储备粮食,也让民间的粮价稳定在低位,这才有了汉廷迅速扛过难关。
邓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她很清楚,她正逐渐失去控制;她的心,时刻充满了忧虑,那些对帝后和寇氏的讚誉,仿佛是在提醒她,她的权力正在被削弱,她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正悄然发生著变化。
更让邓绥心惊的是,黄门侍郎邓凤告诉尚书令李部等人,各种奏报要准备两份,一份送到送到章德殿,一份送到长乐宫,理由是现在是三圣临朝,帝后可以不问,但必须知道,这番话如果没有长兄的默许是不可能的邓绥並非易与之辈,她也绝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格,她的婆婆竇氏的下场时时刻刻在提醒她没有权力的保护,哪怕是皇太后也什么都不是。
不过邓绥毕竟是政治家,她知道大汉现在经不起风浪,她也知道帝后的所作所为很难被挑剔,若是她盲动,极有可能被邓氏和群臣拋弃,她必须隱忍时间一天天过去,该来的还是来的,元兴六年八月,几经犹豫,南匈奴单于还是选择了叛乱,单于亲率主力围攻护匈奴中郎將耿种所部,並分兵攻击度辽將军所部,双方激烈斯杀,在早有准备的汉军面前,匈奴人的进攻並没有成功。
不过在另外一个方向,雁门乌桓率眾王无何、鲜卑大人丘伦以及南匈奴骨都侯等合兵七千骑寇掠五原郡,与五原太守战於九原高渠谷,汉兵大败,郡长吏被杀消息传到晋阳,早在夏天就在集结兵力、粮秣的驃骑將军寇鰲一边向朝廷上书,一边按照事先的安排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在发出命令之后,寇鰲拿出了女儿的一封私信,在这封信中,寇淑交代了两件事,一是邓氏旧部任尚贪鄙、暴躁,若其犯罪,可夺其兵权,押送回京,命亲信將领代之,同时需善待耿氏,並择机夺邓遵兵权。
二是镇压南匈奴、乌桓等叛乱后,以谋反罪诛杀百骑长以上之南匈奴和乌桓诸王、大將、都尉、当户、且渠等人及其三族,彻底灭绝叛乱的南匈奴和乌桓贵族,有反抗之胡人一律诛杀,筑京观以震镊胡人!
乌桓镇压后,余部迁往南匈奴故地,被俘胡人以十骑为小帐,由十骑长管辖,百骑为大帐,以百骑长、懂胡语的汉人和朝廷派过去的浮屠眾管辖,並筑浮屠寺以为办公地点。
浮屠眾需要教授胡人习汉语,並治疗其疾病,同时要鼓励胡人信仰浮屠,遇到各种爭议也要请浮屠眾断案。
护匈奴中郎將负责管辖匈奴残部,必须划分好每一个百骑的游牧区,有越界放牧者斩,乌桓各百骑夹在南匈奴各百骑之间,要不断挑唆乌桓和南匈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