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太学生再闹(1 / 2)
第325章 太学生再闹
“数月少雨,遍地蝗虫,朝中却又这般,如何收场”
皇帝虽然已经亲政,但不怎么喜欢召开大朝会,每个月只是初一、十五象徵性的召开朝会,平日皇帝都待在宫中,甚至都不怎么处理国事,一般事务由尚书台和南书房討论决定,重大事务皇帝才会过问。
这种局面下,哪怕贵为大鸿臚的周畅,也很难见到皇帝,而大鸿臚虽然地位高,但实权寥蓼无几,没什么事情,周畅乾脆委託事务给副手,自己带著家人跑到城外避暑。
阳光透过窗根,洒在大鸿臚周畅案前的《京洛报》上。封面赫然印著一篇《论桑弘羊之理財之道》的文章,文章將武帝时期的理財家桑弘羊描述为“能变革弊制、富国强兵之奇才“,公开宣称“当今之世,正需桑公之智慧“。
周畅放下茶盏,眉头紧锁。他自幼熟读经典,在朝堂三十余年,官声清正,以宽厚仁慈著称,连年轻气盛的土子们都称他为“周公“。他轻抚鬍鬚,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先是腰斩邓成,再废中山王,又派宦官巡视各地搜刮民財,如今竟欲效仿桑弘羊,行食盐专营之策“周畅轻声自语,“太后当年执政尚知尊儒重土,如今这位天后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处处行法家之事,实在令人忧心。“
侍立一旁的周畅幼子,太学生周逸低声问道,“父亲既然不安,何不上书天子”
“还用我儿说为父已然上书多次,只是毫无效果!”
周逸也面露忧色:“父亲,太学诸生最近颇为不安。朝廷意欲召开三老会议议税,又有传闻要推行食盐专营,此皆武帝苛政也。诸生皆言,这是在变相搜刮民財。“
周畅沉吟片刻:“食盐专营、均输平准,皆是桑弘羊之策。武帝时虽国库充盈,却民不聊生。如今朝廷財政虽困,却不当重蹈武帝之覆辙。
2
“確实如此。“周逸点头,“陛下安置在各地的宦官,还有那等巡视宦官皆仗势欺人,各地怨声载道。“
周畅意味深长地道:“为人臣者,当以諫为忠。汝等既有所见,何不將对策呈上,或可让帝后三思。“
周逸眼中闪过兴奋之色:“父亲所言极是!诸生早有此意,只是担心触怒天子。“
“我儿乃是大鸿臚之子,身份高贵,不过有一些人就不同了———
周逸点头称是,周畅又叮嘱道,“记住只上书食盐专营,这是天下人最惧怕之事,被宦官捕杀的人,大多劣跡斑斑,若是宦官不对,反倒容易扯皮不轻!”
儿子高高兴兴离开后,周畅望著窗外发呆。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有风险,但若任由帝后变法横行,土人集团的地位势必受损。更何况,食盐专营这样的政策,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百姓。他一向以仁慈闻名,他不能坐视不理。
与此同时,司隶校尉杨震的官署中,他的洛阳令朱宠十分不安:“杨公,近日收到多起密报,说各地宦官巡视,不但搜刮豪强,更有强占民女、敲诈商贾之事。不仅安怀残暴不法,派往豫州的小黄门梁石也仗势欺人,作恶多端。“
杨震面色凝重,低声问答,“还有多少类似案例“
青州的石明、徐州的曹高等,皆有不法之举。“朱宠一一道来,“近些时日入京之各地官吏,常有抱怨,吾令洛阳佐吏收集了一些———“
杨震站起身,负手步:“秦有赵高,先汉有石显,先帝至今,郑眾、蔡伦封侯,中常侍皆用阉人,又以小黄门为巡使,实为隱忧。若不及时制止,恐殃及忠良。“
“以天后之聪颖和博学岂不知赵高、石显之祸,不过是刻意放纵,以求缓解府库空虚!“
“慎言!”
“伯起心知肚明,只是此等饮鳩止渴之策,如何长久!”
杨震沉思片刻:“此事必须谨慎。先擬一道奏章,具体列举宦官巡视各地的不法行为,建议天子收敛宦官权势,对违法者严惩,或可令御史纠察各地不法豪强!“
“宫中阉人必然会怨恨伯起!”
杨震凛然道:“吾为司隶校尉,职责所在,岂能畏缩“
当夜,杨震熬夜写就奏章,详细列举了梁石等宦官的罪行:强占民田、勒索豪强、滥用刑罚、干预地方政务等。
他特別指出:“宦官秉天子之命巡视,本为整肃吏治,今却藉机搜刮,不但有害朝廷威信,更使民心离散。此乃桩桩大祸。古人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寧。“
次日,杨震亲自入宫,呈上奏章。回到官署后,他对心腹嘆道:“吾已尽忠言,至於天子如何抉择,就非吾所能左右了。“
驃骑將军府,寇正准备出门。管家低声稟报:“君侯,高密侯府来人通报,说邓公身体抱恙,希望大人能前去看望。“
寇鰲闻言,立即命人备车。邓弘是帝师,又是太后兄长,虽然已经请辞左將军,但寇还是希望与邓氏好好相处,自然立刻决定前往探望。
邓弘府邸,香炉中沉香繚绕。邓弘臥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却目光如炬。见寇鰲进来,他微微坐起,示意左右退下。
邓弘显得虚弱,“驃骑將军过来探访,吾却无力起身相迎,实在惭愧!“
寇鰲十分关切:“君侯病情如何可曾服用参精丸
邓弘摇摇头:“老病难愈,不足掛怀。倒是朝中事务,实在让人忧心。“
寇鰲明白邓弘话中有话,便拱手道:“还请君侯指教。“
“驃骑將军整顿豪强,又设守备司马,確实有良苦用心。但老夫担忧的是,近来朝廷动作太大,恐怕会引起反弹。“
“君侯是指鼓吹食盐专营之策“
“不仅如此。“邓弘缓缓道,“昔日曹丞相曾言,治国如烹小鲜,火候太猛则焦,太弱则生。朝廷若同时开展多项改革,势必得罪太多人。再者,派宦官巡视地方,虽能速见成效,但极易结怨豪族士人。“
寇鰲沉思片刻,摇摇头,“吾何尝不知只是府库太过空虚,但朝廷钱的地方又格外多,偏偏今年大旱,又多蝗灾,不得不用一些手段,天后曾言,若行一二事,必同时主张三四事、五六事,如此方能成就一二事!”
邓弘摇头,“天后所见確实高明,只是步伐还是不够稳,天子处置奢侈之王侯,士人並不在意,但宦官查抄豪强,就大可不必,完全可由御史执行!“
寇点头:“君侯高见。“
邓弘目光忽转向窗外:“吾兄和驃骑將军一般,谨守本分,勤政爱民,幸有寇氏深明大义,不断维护,邓氏才能顺利过关,即便如此,也有邓成之死!
现如今寇氏秉国,若是得罪太多人,未来又当如何偏偏天子年幼继位,又体弱多病,朝堂之上,你我皆行走在薄冰之上!
现如今也不是完全过不下去,想办法拆补一番,拖个几年还是办得到的,等到了那时,就算还有天灾,皇长子也已经就学,到时候再行事,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