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礼遇(1 / 2)
第343章 礼遇
海风渐暖,浪涛也变得温顺,刘陶站在甲板上,望著远处逐渐浮现的陆地轮廓,心中稍稍安定。自旅顺港启程后,船队一路南下,途中虽偶有风浪,但比起辽东的苦寒,这已算是难得的安稳。
“前面就是州胡岛了。”一名船员懒洋洋地靠在船边,指著远处说道,“我等要在这儿补给淡水和草料,尔等可上岸歇歇脚!”
刘陶点点头,心中却有些疑惑一一这州胡岛他从未在典籍中见过,不知是何等模样,
船缓缓靠岸,刘陶踏上码头,眼前的景象却让他证在原地。
州胡岛地势平阔,放眼望去,岛屿中央是高山,四周竟是无边无际的草场。成群的马匹在草地上奔跑,鬃毛飞扬,蹄声如雷;远处山坡上,牛羊如云,缓缓移动,宛如一幅活著的《牧马图》。
“这—这岛上竟有如此多的牲畜”刘陶惊嘆道。
“少见多怪!”身后传来一声轻笑。
刘陶回头,见一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正朝他走来。此人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精瘦,腰间掛著太僕寺的腰牌,显然是朝廷派来的官员。
“在下太僕寺属吏周勉,负责州胡岛马政。”男子询问姓名,知道他叫刘陶,又字文佐,想了想问道,“阁下就是那位借日食上书,讥讽太后亲小人,远儒臣的刘文佐”
刘陶苦笑:“不想贱名竟传至此地。”
周勉摆摆手:“文佐不必自谦,你的事,朝野皆知,吾处虽然偏僻,但也听闻!”他顿了顿,指向远处的马群,“如何这州胡牧场,可还入得了眼”
刘陶由衷讚嘆:“何止入眼简直令人震撼!这岛上究竟养了多少马牛”
“此处养马三千,养牛十万!”周勉语气平淡,却掩不住一丝得意,“此牧场开发时日不长,未来当可养马两万!”
“两万!”刘陶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本朝养马不如前朝,孝和时期,养马最鼎盛时期,朝廷直属马场也不过十万之数,而这区区一座海外孤岛,未来竟有可能养马两万!
周勉似乎看出了他的震惊,笑道:“这还不算什么,若你有机会去秋黄北岛看看,那里的草场比州胡岛还要广阔数十倍,养个几十万匹马都不成问题!”
“秋黄北岛”刘陶一愣,“彼处马场竟如此广大”
周勉眯起眼,指向东北方向:“秋黄北岛,乃秋黄四大岛最北之处,在州胡岛的东北之处,面积堪比半个幽州,岛上气候寒冷,但水草丰美,岛上土蛮稀少,以渔猎为生,甚至都不知放牧!
寇家船队两年前发现了此岛適合放牧,上报之后,朝廷已经决议在那里设立牧场,未来彼处马场当远胜陇西,而且並无太多土蛮骚扰!”
刘陶心跳加速,他虽是一介书生,但对军事並非一无所知。大汉与匈奴、鲜卑等胡族征战多年,最大的劣势便是战马不足一一胡人以牧马为生,骑兵来去如风,而汉军战马相对较少,长期以步兵为主,时常被动挨打。
太后发明了火器之后,汉军取得了兵器上的绝对领先,又攻灭了南匈奴,获得了大批战马,才压制住胡人,但汉军骑兵总规模相对有限,这和汉人擅长种地,不擅长放牧有关,但若有了州胡岛和秋黄北岛的马场刘陶声音有些发颤,“此两处牧场若果能建成,我大汉境內的马牛价格必然下降不少,周君可要多上心!”
周勉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文佐果然聪颖,这两个海岛马场確实意义非凡,朝廷正在购买匈奴、乌桓等处的牧奴,並收集各地马匹集中放牧———”
他压低声音道:“胡人擅骑射,却不会造船。大汉只要掌控了州胡、秋黄和三韩,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战马、硫磺和黄金,而朝廷又有无数御寒,届时,朝廷可组建十万骑马火兵,横扫草原,並化为郡县!”
刘陶脑中轰然作响。
他忽然明白了朝廷为何对辽东和三韩如此重视一一这不仅仅是为了金银財货,更是一场关乎大汉未来的战略布局,到时候大汉就可以彻底征服草原胡族,消除数百年的大患!
周勉带著刘陶参观了州胡岛的马场,“吾等格物学者正到处收集良马,並尝试杂交!”周勉指著一匹高大的黑马说道,“此马甚是雄壮,堪比汗血马!”
刘陶看了看,惊讶道,“此马身材匀称,颈长头小,四肢修长,当有六尺有余,確乃良马!”
“文佐也懂相马”
“略通一二!”
“可知此马来歷”
“当来自於辽东!”
“错矣,错矣!此马乃少府船队从万里之外购买而得,据说当日购买了十匹良马,最后运到大汉只剩下了一匹,但仅仅这一匹,就足够诞育不少好马!”
刘陶忍不住问:“此马场设在海外,若是有三韩土著或海盗袭击——
“哈哈!”周勉大笑,“刘兄多虑了。州胡岛四面环海,三韩连小船都没有,如何来袭至於海盗一一”他冷笑一声,“三韩公司的水师可不是摆设,去年有一伙海盗试图劫掠,结果被三韩公司的战船轰成了渣。”
刘陶默然。他忽然意识到,大汉的海上力量,恐怕远超自己的想像,而到了傍晚时分,周勉设宴款待刘陶。席间,这位太僕寺官员多喝了几杯,话也多了起来。
“刘兄,其实你被流放,未必是坏事。”周勉醉眼朦朧地说道,“秋黄虽苦,但士人稀少,若你能在那边立下功劳,前途绝对不差!”
刘陶摇头:“我不过一介罪人,能活命已是万幸,哪还敢奢望立功”
周勉神秘一笑:“那可未必,文佐去了秋黄岛就知道了,那边极其缺乏懂文墨的管事,你若愿意,我可以为你荐书一封!”
刘陶心头一震,他摇摇头,“秋黄公司听说是寇家门客主管———
“文佐不过是上书一封,文字得罪了太后,但却有直言敢諫之名,天下人十分佩服,
太后一时恼火,但不会一直气下去的。
你只要与寇氏有一些关係,寇氏兄弟代为游说两句,再回洛阳不难,这寇氏明白人不少,知道不能得罪人太多!”
夜深人静,刘陶独自站在海边,听著潮起潮落,周勉的提议让他心潮澎湃,寇氏和邓氏作风类似,若是搞好关係,確实有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另一方面,他又想起了旅顺港的血腥、辽东金矿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