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大汉:我是皇太后 > 第362章 换血

第362章 换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62章 换血

李纪站在讲台上,身后悬掛著一幅巨大的《东海海路图》,墨线勾勒出海岸与岛屿,硃砂標註著暗礁与洋流。台下坐著的,大多是寒门出身的格物学子,他们衣衫简朴,与台上的李纪差距很大。

“诸位,”李纪的声音平静,却带著一丝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今日讲『季风与航路”。”

他展开一卷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著东南沿海商船往来的风向、潮汐、船速与货损,这本该是极珍贵的资料,可当他开始讲解时,台下却渐渐响起的笑声。

“李公子,”一个皮肤黑的青年举手,嘴角带著讥消,“你这些东西—是抄来的吧”

李纪眉头微皱:“何出此言”

那青年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本手札,啪地拍在案上:“我家三代跑船,您这『六月南风利於北上』的结论,在会稽沿海一带或许適用,可到了胶东,六月常有突风,船队十有八九要折桅!”

讲堂里爆发出一阵鬨笑,李纪的脸色微微发白,消息很快传遍了新太学,“听说了吗颖川李氏的公子,在航海科被当眾揭了短!”

“哈!什么“格物甲上”,不过是祖上不知道哪来的记录,他就拿著过来纸上谈兵!”

“早说了,这些世家子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能指点江山,我看呀,比赵括都不如—“”

李纪走在回寢舍的路上,耳边灌满了讥讽,他紧了袖中的算表一一那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整理的航海数据,可如今却成了笑话。

原来,书本上的学问,终究敌不过风浪里的血汗,更可怕的还是另外一个问题,他所能整理的家传,若是不管用,他这个世家弟子如何在新太学立足

寇淑对小小一个李氏子根本不在意,更不要说这瓜娃子竟然去航海科,目前航海刚刚起步,基本都是各种经验的总结,十分肤浅,但这些许肤浅也是用命换来的,他跑到这里,要么被现实打击,要么改变立场,这是大汉,民风刚烈的大汉,不是三哥那里,非常讲绩效的—

寇淑立刻重新调配地方官,一大堆在边郡立功的郡守、都尉被调到关东太守,根据寇淑的交代,每个人出发的时候都允许带一百部曲,把他们调到內地,就是为了镇压叛乱。

过去半年,袁氏、桓氏等拥有庞大影响力的世家大族被杀得人头滚滚,一直不敢造反,只能搞一些小动作,除了忌惮汉家还有天命,寇淑手段酷烈以外,也跟寇淑这样的布置有关係,这帮傢伙杀了那么多羌胡、鲜卑,若是谁叛乱,天知道是什么下场!

相反,如果不对著干,不断拉拢,配合行政,这些人找不到藉口,也未必下狠手,但寇淑岂能让这些大族如愿,既然他们软弱,那就更进一步。

在一个个郡守陆续到位后,寇淑开启了第二步.-殿下,二十多名郎官正在跪拜,他们都是前几年走“孝”途径上来的郎官,讲起教化,讲起让蝗虫不入境头头是道,让他们做实际事务那就太勉强人了!

此刻却战战兢兢,额头抵地,不敢抬头。“朕问你们,”寇淑的声音冷得像冰,“若一县盐税亏空三万钱,该如何查”

寇淑隨手指著一个人,“你说!”

“臣,臣以为可问户曹、乡音夫!”

“朕问得是你,不是你的佐吏!”寇淑哼了一声,“户曹、乡音夫是当地人,又和地方豪强勾结,汝让当地人查地方豪强,能查出真相吗”

“这,这,臣会规劝他们!”

寇淑笑了一声,又指向另外一个人,“若遇旱年,如何调配水车灌溉”

这个人满头大汗,不知道如何回答!

寇淑大怒,她厉声喝道,“光禄勛!”

负责郎官选拔的光禄勛刘昶扑通跪倒:“臣、臣在—“

“这就是你给朕选的『良才』!”寇淑抓起砚台直接砸在他脸上,“连盐政、水利都不通,

如何治县如何安民!”

刘昶浑身发抖:“太后恕罪!这些郎官皆是孝子,臣只是按例——“

“按例”寇淑冷笑,“好一个『按例”!”

她缓缓起身,“朕也按例办事,拖出去,当眾抽二十鞭子!”

刘昶瘫软在地,不断求饶,寇淑挥挥手,被两名侍卫架起,拖出殿外,片刻后,殿外一阵阵惨叫传来,殿內眾人面如土色。

寇淑的目光扫过剩下的郎官,声音低沉:“你们之中,有谁通晓农学站出来。”

没有一个人举手!

“矿冶”

也没有一个人!

“律法”

终於有一个人举手,寇淑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已是一片肃杀,“传旨一一即日起,拜大司农丞赵宣为新任光禄勛!”

赵宣是赵氏门客出身,读书不成,倒是对格物非常感兴趣,寇淑少时让他搞堆肥,立下了不少功劳,然后进入到大司农为吏,而隨著寇淑的地位提升,他也一步步提高,现在竟然被提拔为地位非常高的光禄勛。

这个提拔没几个士人能受得了,你一个整天和大粪打交道的,竟然负责起郎官的选拔,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而且这个提拔也太快了!

不断有人上书,但寇淑压根不理踩,在她的授意下,赵宣上任的第一天,就对郎官开始了大考核,一张又一张试捲髮下来,这一次很乾脆,考核《大汉通史》、《孝经》、《汉律》和格物学,

至於五经直接就不考了!

考试之后,还有附加题,他们会被安排到一个个房间,辨认这样那样的农具,各种种子,要说清楚不同农具的用途、搭配,各种种子適合什么水土、农时相当多的郎官们面如死灰,有人连算盘都不会打,有人分不清麦种和稻种,至於农具的种类,

怎么配合使用,还有农时更是稀里糊涂。

虽然一个个都会背诵《诗经》里的“呦呦鹿鸣”,但当朝的皇太后不认这个,七日之內,八百名郎官被重新安排到新太学学习,仅有六百余人通过考核,其中通过附加考核的总共243人。

赵宣將名单呈上时,寇淑很惊喜,竞然有243人,这说明格物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她微笑著问到:“这243人,查过出身吗”

赵宣低头说道:“臣查过了,大部分是寒门,只有一些人祖上为两千石。”

寇淑点头:“这243人依者为刺史,次者大县县令!”

寇淑又叫来了校事郭保和御史中丞韩显,“立刻建立起这些人的档案,越细致越好,每个人的档案,本宫都要看!”

德阳殿中,六百多郎官跪伏於地,青衫如潮,额抵砖石,“朕今日擢尔等为各地刺史、县令、

县长,”她的声音冷峻如铁,“是让尔等做事的!”

她抬手,绣衣使者鱼贯而入,每人手捧一匣,匣中分置:

一一寇淑要重点推广的首、永元稻和,裹以油布;

一矿样一块,黑沉如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