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亲政之前(1 / 2)
第375章 亲政之前
法真和周举白天谈完了,再秉烛夜谈,周举震惊於南方的財富之多,也吃惊於南方平原面积的辽阔,没想到南方有这么多富庶的地区,哪怕有诸多瘴之气,大汉也要想办法开发,这太有利於大汉解决温饱问题了!
法真同样相当吃惊,一吃惊於西域之地竟然发现了大铜矿,二吃惊於竟然有阻拦大汉使者的贵霜国,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三则吃惊於从大汉陆路前往天竺的困难。
两人这么一番交流,几乎立刻得到了结论,大汉要想开拓天竺,只能走海路,而这也是朝廷一直在做得,太后看起来早有准备不过如果算当下的利益,还是开发西域的铜矿更划算,大汉在凉州、西域投入眾多,若是有一个铜矿回本,朝廷压力就减少了不少,法真询问道,“那个铜矿果有那般巨大”
周举点点头:“我估算,若能全部开採,足够支撑大汉百年铸钱之需,也可极大的缓解大汉铸炮所需,只是彼处深处荒漠,如何冶炼就成了大麻烦!”
法真沉默片刻,道:“或可以搜寻附近的煤矿,若实在不行,便只能从西域诸国购买石炭,或者..
“或者徵发奴隶,用人力运输天山之木!”周举接过话,语气里带著一丝无奈。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情绪,“我在扶南时,看到那里的稻米一年三熟,
百姓不愁温饱。”法真缓缓说道,“可中原的百姓,却仍在为一口饭挣扎。”
周举嘆息:“我在西域,见到被俘虏的匈奴贵族,匈奴人告诉我,他们之所以不断南下劫掠是因为草原十年九旱,牛羊饿死,人便活不下去。”
“所以——”法真沉吟道,“太后说的“以利治国”,或许並非全无道理”
周举苦笑:“你我自幼读圣贤书,讲的是仁义礼智信,可如今走遍四方,才发现天下之事,並非一句“仁政”就能解决。”
法真点头:“若扶南的稻米能运回中原,若夷播海的铜矿能铸成钱幣流通天下,若西域的商路能让货物往来无阻或许,百姓的日子真能好过些。”
“可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要变成商贾之流”周举皱眉,“士农工商,商为末业,若朝廷也逐利,礼制何在”
法真沉默良久,才道:“或许——
:“利”本身並无善恶,关键在於如何用之。”
接下来的几日,法真和周举將各自的见闻整理成文字,法真详细记录了沿途各国的地理、物產、风俗,尤其强调了洞里湖平原的农业潜力。
“扶南之地,沃野千里,稻可三熟,若得此地,中原飢谨可解,然其王精明,非武力不可取,
然若贸然兴兵,恐失仁义之名,当徐徐图之”
周举则整理了漠北和西域的见闻,尤其是夷播海铜矿的规模和开採难题,“夷播海北铜矿之富,冠绝天下,然地处荒漠,运输艰难。若无煤炭,治炼无著。可遣商队与西域诸国交易石炭,或徵发罪囚、战俘充作劳力“
写至此处,周举笔锋一顿,苦笑道:“这般言论,若被朝中御史看到,怕是要骂我们『与民爭利”『败坏礼法』了。”
法真摇头:“可若不如此,铜矿如何开採钱幣如何铸造商路如何畅通”
两人相视苦笑,最终决定將文稿抄录数份,分別藏於行囊、书匣,並託付可信的隨从携带,以防途中遗失或被查抄,毕竟长途跋涉,各种意外都有。
“周兄,你说我们这一路所见,是不是证明了一件事”
“什么事”
“天下之大,非独大汉!”法真低声道,“而解决大汉的问题,或许也不能只靠圣贤书上的道理,《新天命说》似乎比天人感应更有说服力!”
周举沉默良久,才缓缓点头:“是啊仁义道德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实实在在的粮食、铜钱、商路,百姓照样活不下去。”
“可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背离了儒家的根本”
“或许—儒家也该变一变了。”
大汉元泰十二年秋,洛阳南宫前殿,已经虚岁十七岁的小皇帝正在批阅奏章,皇太后寇淑则斜靠在坐榻上,翻看著今天的报纸!
从元泰十年开始,刘裕就开始接触朝政,经过將近三年的歷练,大部分奏章都可以处理,剩余的比较困难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奏章,寇淑才会亲自处理。
按照寇淑的计划,等到元泰十三年,她就会安排皇帝亲政大典,日后朝中事务就会交给刘裕,
但涉及到军国大事和中两千石官员的人事安排,需要报告太后,太后名之“拉上马,送一程”。
等到元泰十五年,皇帝虚岁二十年,寇太后才会彻底养老,不问朝政,当然了,母子之间的种种,就不是外臣能够明白的,毕竟大汉以孝治天下!
“太后,安西將军寇陵的奏疏到了。”
寇淑接过,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嘴角微微扬起,却不置可否,她將奏章递给坐在一旁的皇帝刘裕:“我儿可看看。”
刘裕接过奏疏,仔细阅读。寇陵的奏疏写得极为详尽,先是盛讚夷播海北铜矿的规模,“夷播海北铜矿,露天可采,矿脉绵延数十里,其储量远超国內任何一矿,若全力开採,足供大汉百年铸钱之需,亦可解火器铸造铜料不足之困。”
然而,问题也隨之而来—
“然此地地处荒漠,树木稀少,冶炼所需燃料乏。若从西域诸国购煤,成本高昂;若从中原运输,千里迢迢,损耗巨大。
此外,矿工聚集,粮食皆需从外调运,而乌孙、康居、贵霜诸部时常袭扰,若不彻底控制此区域,铜矿开採恐难长久。”
最后,寇陵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解决方案,“臣请朝廷发兵,討伐乌孙、康居、贵霜,一举平定西域北道,確保铜矿开採无虞!”
刘裕读完,眉头微皱,抬头看向寇淑:“母后,寇陵所言確有道理,若不控制西域北道,铜矿確实难以安稳开採。”
寇淑轻笑一声,反问道:“我儿觉得,该如何出兵”
刘裕沉吟道:“可调陇西、河西精骑,再徵发西域都护府屯田兵,约五万之眾,西进討伐。”
寇淑摇了摇头:“万里动兵,辐重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