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翻砂母钱造币法(2 / 2)
薛唯瑶笑了,找了一套自己的给了她,翔又瘦又小,肯定穿得进去。
翔当着薛唯瑶的面,换好了衣裤,把自己那块儿小小的遮羞布,丢在了地上,就走了出去。
薛唯瑶无奈的摇了摇头,嫌弃地用两根手指头,把那块儿小兽皮夹了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
接着把关在卫生间里的嘎嘎放了出来,小家伙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养在山洞里了。等庄稼收完了,山洞bsp;那时候就把嘎嘎养到院子里去,给它一个山洞就行了。
薛唯瑶设计出了一枚铜板钱币,正面四个大字,东方城制。反面,一个大圆圈,四个小圆圈,看起来像个小狗爪印儿。
她打算先雕刻,打磨出来一枚,然后用翻砂母钱法,做出更多的。这种制钱法博物馆的大屏幕上都有教的,以前看见过。
关于古代母钱翻砂铸钱工艺,明代宋应星所撰的《天工开物》一书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载。
母钱翻砂铸钱工艺一般分成制作钱模(即母钱)、制作范型、合范固定和浇铸钱币等四个步骤。
第一步:制作钱模。将一块铜块(或其他材质)由人工雕刻成钱型(即雕母),然后雕母先翻制若干个钱币(即母钱),并用它来充当铸钱的钱模。
第二步:制作范型。固定木框,用砂土将木框填实,放置钱模,再将另一个填实砂土的木框叠放在上面,翻制面范和背范,然后取出母钱,并制作浇口、直浇道、分浇道。
第三步:合范固定。将面范和背范对合叠放,然后捆绑固定。
第四步:浇铸钱币。将熔化的铜液用坩埚盛起,对准浇铸口进行浇铸。冷却后开范取钱,再进行清理、修整、打磨,钱币的铸造就完成了。由于砂型不再需要缓慢阴干和焙烘,生产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以上是百度来的,十榕自己知道,但说不好。)
广场上,篝火晚会已经开始了。野人和猪人们载歌载舞,分别跳起了属于自己族类的舞蹈。
薛唯瑶和语没有去,因为从傍晚开始,东方城就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拨其他部落的“散兵游勇”,有猪人还有野人,好像附近又有大事儿发生了。
从昨天傍晚开始,就有野人和猪人找到了东方城,要求庇护和加入。一开始只是一个两个,后来发展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人数还在增加着,每隔几个小时都会有城门口的守卫来报信,又有人来投靠了。
“怎么回事儿,发生了什么事了?”语一脸困惑的询问着一拨又一拨赶来的人们。
“我们被狼人族偷袭了。”
“狼人族抓走了我们的部落成员。”
“我们部落是被鳄鹰攻击的。”
这些回答让身为城主的语和作为夫人的薛唯瑶,都更加确信密林深处正发生着他们料想不到的事情。
可是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一周的时间里,东方城内竟然陆陆续续的收纳了一百多的野人和猪人。
有些中小部落也得知了这些消息,带着部落部众,集体搬迁到了东方城内。使得近两周的时间里,东方城内的人口数量猛增到了五百多。
生活在大森林里的原始土著们,平时也都是有联系的。附近部落发生了什么事件,也会在第一事件得到消息。
首领和长老们的婚丧嫁娶,也会被其他部落里的人,作为休息时的话题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