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番外 暗天与刹亚(1 / 2)
“父亲……”
蓝国,俯瞰整个国度的领导高塔的顶层,缓缓下落的刹暗天看着面前高大威猛的身影,表情复杂的低声道……
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生疏与不适应,因为刹暗天实在是还没适应这个突然多出来的「爹」,实在是还不能如此坦然的接受自己的身份。
不,倒不是说他的脑中没有相关的记忆……
事实上在觉醒记忆后刹暗天清楚的记得自己与这个父亲的童年……
明白自己的父亲是怀揣着怎样的想法才将自己送离了蓝国。
虽然在小时候就借助假死而被刹亚送出了蓝国……但是这个父亲却是实打实的令刹暗天感到敬重。
绝世力量,强大意志,惊世智慧……
刹亚的强大令人向往,而他的伟大就更也让人们心悦诚服的愿意去追随与他。
惊世力量只能让他成为蓝国的统治者,但是只有这份为了实现蓝的梦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意志和身体力行的觉悟,才是让蓝国的所有人都对他心悦诚服的根源。
这就是为什么在巨鲨之后刹亚能够获得蓝国上下所有人一致的认可……
因为他或许就是蓝国五千年来自领导蓝梦之后最为伟大的领袖……
或许就是唯一一个可以统合蓝国所有的力量去为了回归大地而做全部努力的人了!
如果就连刹亚都无法携带蓝国回归大地,那么恐怕就无人可以做到了!
“暗天,我能感觉到你的心中有无数的烦闷,或许爹此刻让你回到蓝国就是害了你了。”
刹亚没有回头,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清楚的感觉到了刹暗天之思想与心中悸动的灵魂
刹亚的确有些后悔这个时候就将刹暗天给带回来了。
因为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来说,此时此刻断绝自己作为暗修罗之心态,就是绝对不好啊!
刹暗天的本性就完全不是争权夺利的样子,他甚至可以说无所渴求……
除了那个白武男的女人之外,刹暗天的本性更适合在金星做他的一个闲人野鹤。
没有目的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大的目的,无争就是他心底最大的渴求,随性和自由之思想和灵魂,才能让暗天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让他的修罗道得到最强的发挥。
这一点就可以从暗天的修罗道上看出。
与其他所有的修罗道力量不同,暗天的修罗道乃是催生无数重重生命之力量……不是燃烧,更不是剥夺,而是去制造自然的无数生命。
这便是体现出了刹暗天的性格本质,而投射在本来掠夺生命的修罗道上,便体现出了如此的特征。
是给予而不是夺取,是与自然和生命和平相处,而不是如一个帝王一般的命令和控制他们。
但拥有了记忆,便让暗天本来完美无瑕的心境被直接破开——当他没有前尘过往的时候,恰恰是他最强的时刻……因为没有牵挂,所以他的心境是绝不会被破开的圆满。
而觉醒了记忆,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这便是给他自由的灵魂套上了一层厚重的枷锁,他不再能够平等的看待世间的一切……因为当有了身份便出现了差别,有了过去,更是存在了立场……
而这……就让他全部的力量,难以发挥出八成啊。
而且如今,暗天更要为了蓝国,为了他的人民和他父亲之夙愿去战了。
这就让暗天的力量更加难以发挥出来。
因为他始终是适合去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战的人,违背本愿的所有做法和思想,都会让刹暗天难以发挥出自身修罗道之极性。
违背强者的自我,试问又怎能让暗天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回来?
“为了蓝国的人民和夙愿……我绝不后悔!”
刹暗天沉声说道
“是吗?那么如果爹让你去杀死那个叫海瞳的女人又如何了?”
刹暗天的瞳孔巨震,他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而不知何时转过头来的刹亚也面无表情的盯着他,轻声道……
“暗天,你要明白你始终是蓝国的人。我们要完成祖先的夙愿,我们更要让信任我们的人民可以回到也属于他们的大地。”
“但也没必要灭绝大地人啊!”刹暗天沉声道
“我们可以有和平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好好的谈一谈,只要我们可以放下彼此的偏见与仇恨……”
“暗天,仇恨是不会自然消解的。”刹亚摇了摇头,轻声道……
“就像你喜欢的那个海瞳,是我杀了她的父亲,你觉得我们之间有和解的可能吗?但那是你和她之间的问题,我不会在乎……所以暗天,我不会要求你去杀掉自己喜欢的女人。”
刹暗天微微松了口气,但是刹亚紧接着说道……
“可是其他人呢?大地的其他武神呢?白愁?白不二?克豹?铁马?或许我们和他们并不一定都有不死不休的仇,可当他们是大地人……而我们是蓝国人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选择站边与我们作对了。”
立场从来不在与你如何思考,而在于你的屁股到底坐在哪里。
刹亚深谙这一点,所以即便是十三太保交出了如此多的投名状,刹亚也始终没有将他纳入蓝国的核心领导层内。
他可以给十三太保想要的一切东西,但唯独不会给他真正的权力。但这并非是狭隘,而是刹亚出于一个领导人的视角所做出的理智之判定。
因为自始至终,他白露宝都是姓白的,身体内流淌着海虎武神的血!
白乾坤的事情有一次就够了,刹亚可是绝不会做岚无极的。
他的儿子为了和平而奔走是对的,刹亚不会讨厌自己儿子为这种正确的事情做努力。
但是他却必须劝说自己的儿子,不要去有不应该有之期望。
因为那只会带来最深的失望。
“难道武神和天王就不能相互理解了吗?”刹暗天低声道
“理解很简单,我和白愁就能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