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我知道,我故意的(2 / 2)
宣政殿龙椅高台后珠帘隐约,她身着礼袍端坐,睥睨底下叩拜的文武朝官,忽觉做皇帝才是人间第一有趣的事,只有别人跪自己,没有自己跪别人的。
好爽。
萧絮啊萧絮,你低级趣味。
然朝政之事,壮年帝王有壮年的治理之法,幼帝有幼帝治国的章程,顾国大臣统揽朝政,太皇太后和镇国大长公主兼听,小皇帝只须在众多帝师和长辈的教导下,安然长大即可。
但萧絮最近在头疼一件事,九弟吴王萧江。
父皇刚驾崩,萧絮就派人快马加鞭,要求九弟即刻回京奔丧,谁曾想萧诚正式落葬保陵,二十七日释服,百日民间解作乐令,连秋天的集市都开了,萧江都没有回属地就封的事。
萧絮一想到九弟回京奔丧,顺便还把王府五六千的府兵全带了回来,江南驻军没半个自己人,就心烦得要死。
甚至萧江都不住京城的吴王府,带着王妃谢熙吟和长子长女在玉芙小筑住着,再加上原先的穆寒棠,夫妻妾三人外带两个孩子,过得蜜里调油阖家欢乐。
萧絮兼听朝政,每天风风火火各种忙,裴见慕稍微比她闲点,据他说有时从职方司回来,顺便去仁寿殿给太皇太后请安,经常撞见萧江拖家带口,五六个人到谢宝章那看养在她殿里的萧欣,和和美美。
和美到他这个做女婿的经常被无视,想说句话都没机会插嘴。
萧絮听闻只得叹了口气,以前谢宝章就没多待见她,不过顾忌着自己于大业有用和萧诚的面子,如今父皇已死,她疼亲生的儿子也是应当。
萧絮只是奇怪,自己不是谢宝章亲生的,她不待见没什么,可萧宜是她的亲孙子,她怎么也不待见。
就因为萧宜他娘是孙青芳?
无语。
永安殿平宁安静,龙涎香气息清浅,萧宜坐在龙椅上,足尖点不到踏板,两只小腿乖巧地一晃一晃看折子写阅字,萧絮站在旁侧磨墨,松烟墨条蹭砚台,沙沙作响。
她垂眸看折子的内容,温和地问:“宜儿看看,这个折子是谁写的?”
萧宜乖巧地翻面,眼睛亮起来:“是王伯写的,他来谢我升了他的官!”
王以道个性刚正不阿,看谁都不爽,参天参地参皇亲,三十五岁就升作御史中丞,是御史台最年轻的二把手。
他怼天怼地见谁都参,却偏偏仕途顺风顺水,倒并非只因为他是太原王家正嫡嫡长,还因为嘛……王以道无差别弹劾所有人,谁看他都不爽,结不了党也营不了私,皇帝杀他更没必要,一意孤行做独臣,自然仕途坦**了。
“是,王以道任职御史台,和你爹爹关系颇好,你也和他关系好,亲近的人,把他升起来,多用用,是应当的。”萧絮声音温和,“你看他给你写折子,除了说谢恩,还说了什么?”
萧宜低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读,乖巧地说:“王伯说他还年轻,今年吏部考评,因为皇爷爷驾崩的事,京城的文官升上去的没几个,叫我不能只念着他,也要念着别人。”
萧絮点点头,循循善诱道:“那王伯和你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萧宜摸摸下巴,仰头道:“我再选几个人,给他们升官?”
“错了,官员晋升、看阅历、功绩、考评等第,不能皇帝想给谁升官就给谁升官,若私心想重用一个人,应当说提拔。”萧絮微笑,继续道,“便算要提拔,如今吏部考评已过,点名提拔都不合规矩,虽则帝王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然对法典规则,须抱有敬畏之心。”
萧明听得似懂非懂,继续问:“七姑姑,那王伯给我写这个,是什么意思呀?”
萧絮俯身,温柔地问:“还记得贬去鸠兹的方致和一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