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路线之争(2 / 2)
9月下旬,桂花香正浓。这时盛放的,是色泽鲜艳的金桂。花香浓郁,走到哪里都能带起一阵香风。有老妇人采了花,做了桂花糕在研究所门口卖。
此刻钻进鼻端的,正是桂花糕混着糯米又香又甜的味道。
研究所在临街有一排三层的店面,足有二十多米长。为了给实验室腾地方,所里火速收回了所有店面,封了对外的通道。又从外面协调了一批新的办公桌椅和器材进来。只是“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实验室”的金字招牌刚送到门房,还没来得及钉到南角的入口处。
会议过后,实验室成员三三两两地换办公室。外面院所的几个人前两天就搬来了,倒是他们自己所里的人慢吞吞的。一直到下午下班前,还有门卫在帮忙搬东西。
孟千里东西不多。安顿好之后他向人事科请了假,准备提前两小时下班,去医院开点药。他老爹有慢性肠炎,只有申城一家大医院的药管用。
他在日本的时候,这事儿都是孟祥泰找人帮忙干。现在他回国,也该好好尽一尽儿子的责任。
下午去医院,孟千里发现这座城市似乎有些变了。这还是他回国以来第一次在白天打量城市的街景。宿舍就在研究所里,前几次有事出去还都在晚上。
变化具体是什么孟千里也说不上来。好像是行人的脚步更快了,也许是女孩腰身曲线在日渐时髦的衣物下更明显了,可能是街面上的汽车喇叭声比之前更嘈杂了。
下午三点多,医院里还是人潮汹涌。申城的医院里总是挤满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外省市居民。面色要么焦急要么愁苦,排队的不停伸长脖子看队伍前头的情况。
孟千里心里叹口气,走到挂号口前的一列长队末尾排队。估摸着得有十多分钟才轮到,他从背包里拿出了一本书。书名《自动控制基础》。大学时选修过这门课,现在要派上用场了,得从头把知识捋一遍。
不过刚翻到折页的那页,忽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医院里人多,人声嘈杂,那人叫得很大声。孟千里仔细听了两遍才确定是叫自己。
循声望去,是个身材微丰的中年妇女。孟千里刚要走过去,身后的人觑着空子就要补位,他赶紧又退回来,扬声问:“李大姐,有什么事吗?我排队呢!”
李大姐就是同事何咏杰的老婆,是这家医院的护士长,长得一张满月脸,五官圆润,不笑也带三分喜意,是个看一眼就令人心生好感的女人。
她见孟千里站在原地不动,只好走过来扯着他胳膊到了队伍最前头,冲挂号窗口里的小姑娘说:“小钱,先给他挂,有急事!”
孟千里有点不好意思,他其实没有急事。研究所工作确实忙,但新的实验室刚组建,项目还没展开,正是最闲的一段时间。这样还插队,对别人不太公平。
挂完号又穿过队伍去诊室,嘴里不停地说“借过借过”。排队的人目光冷冷从他脸上扫过,未做停留,似乎早已习惯了生活里总有那么几个不按规则办事的人。
不过在队伍后半段,他与一双很亮的大眼睛撞了个正着,心里立刻发了慌,转过头去想要再看一眼,李大姐已经拽着他到了楼梯口。
似乎还有眼神盯在后背,像寒火一样烧灼了背心。孟千里记得,前几次见面,那双眼睛亮得像仲夏的星空。但这回,那眼神冷冷的,深若寒潭。
没想到,明丽跟他排在在同一支队伍里。可能是给陈老开药吧,孟千里讪讪地想。
李大姐很热心,遇到每一个认识的人,她都想帮点忙。这大概是她的人生乐趣。因此最好别拒绝她的好意,一来拒绝不了,二来,她会不高兴。
到了胃肠科的诊室,她又越过队伍把孟千里推到了医生的办公桌前,“老张,这是我老公的同事,研究员,博士,研究着国家级重点课题呢,赶时间,你先给看看!”
孟千里不好意思,连忙说:“我不赶时间,还是到后面排队去吧!”
话还没完,医生老张就抽走了他的病历,“别废话了,有什么问题快说,就几分钟的事。不给你先看,李大姐得叨叨我三天!”
孟千里说了几句,老张就在纸页上写下了鬼画符似的两行字。
下到一楼时,孟千里双唇不自觉地动了动,大约是默默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不过声音很轻,连自己都听不清。
再朝之前的队伍看过去,那道倩影已经不见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