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混沌(1 / 2)
四月花香满城。空气一团混沌,各种花粉飘散,浓烈的,清淡的香味混杂在一起,暧昧不清。这是一年里最美的季节,却不清爽。
孟千里一走出海矿所大门就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不知道鼻子对哪种花粉过敏。据说申城患鼻炎的人要比别的城市多。这里水多,潮湿,造就了易生鼻炎的体质。
他正想着待会儿在医院顺便也开点鼻喷雾剂,忽然兜里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周晓鸫。
一听那头的话,孟千里差点跳起来,表示立刻去办。周晓鸫连忙喝止他:“现在别去!过两天碰见,装作无意间聊起,再顺便劝两句。太刻意了容易有反效果。”
孟千里汗颜,心道姜还是老的辣,在所长面前,他始终都像个毛头小伙子。
挂了电话他抬头望天。天空不是很蓝,几朵游云无精打采地趴在头顶。但孟千里心情变好,看那云朵,便像是明丽逛街时闹着要吃的棉花糖,怎么看怎么可爱。
心情一旦愉快,去医院的这段路也变得美好了。
周晓鸫说,今天找何咏杰谈话,对方松口了,似乎不那么坚持离职了。
孟千里看着车窗外快速飞驰的街景,觉得占道经营的小摊贩和眼睛长在头顶的精品店店员都尘世生活的美好日常。他去给老爹开慢性肠炎的药,觉得为人子女,尚能尽孝,是人事一大幸事。末了,在心里偷偷练习劝说何咏杰要说的话。
练习了个两三回,医院就到了。下车时发现医院对面新建的商场开业了。铮亮的玻璃把行人或光鲜或灰败的身影收入怀中,再铺陈出来,连着飞驰的汽车一起,形成一面光怪陆离的光影秀。
商场建设速度很快,去年年初刚拆的脚手架,一年多就完成了招商和装潢的流程。孟千里看了看,一楼有几家装修得富丽堂皇的门店,卖的是国外的时装品牌,门口停的车大多车体宽大,立着豪车车标。
中国的一亿件衬衫只能换美国一家波音飞机,但面前这家Toy Hilfiger的美国休闲品牌,一件夏天的T恤售价将近1千块。而这时申城普通的二手房均价大概6千左右。
孟千里问过堂哥,为什么普通的棉纺织品能卖到那么贵。堂哥说,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溢价太多了,孟祥泰说,什么时候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也能让车间里的工人多拿点工资?
孟千里说:“所以光搞轻工业是没有前途的,价格别人说了算。我们得掌握高端科技,核心工业部门领先了,腰杆子硬了,别人才会愿意坐下来听听我们说什么。”
孟祥泰每到这时就会拍拍堂弟的肩膀,说:“这就是我一直支持你搞科研的原因,争气的事,赚钱的事,咱家都得有人去做。”
医院挂号处排队的人特别多,孟千里老老实实站在了队尾。消毒水的味道都被热烘烘的人味冲淡了。他并不反感这种味道。
相反,孟千里喜欢闻各种味道。单位车间的金属味、机油味,家附近小食街上的蒸煮烹炸味,甚至连汽车的尾气他都不太排斥,更不用说春天的花香。
足足排了半小时才挂到号。在病房外等护士叫号,前面又有长长的队伍。不过今天他请了假过来,有时间等。而且又接了所长的电话,心情好,更觉得排个队不算什么。
快轮到他时,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混杂着人声朝他们过来了。抬头一看,是两个护士推着轮椅,还有两个家属跟在后面。一帮人挤在排满了队的过道里,不停地说“借过”“不好意思”“谢谢”,动静很大。
孟千里在轮椅上的病号身上扫了一眼,就转而去看一个身形微胖的护士。那是这家医院的护士长,他们是熟人。
何咏杰的妻子,李大姐。
以前孟千里来这里给老爹开药,李大姐只要碰见他,总会把他拽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让他免于排队之苦。
有次走后门的时候刚巧被明丽碰见了,害他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白眼。后来孟千里再来开药都要先问问何咏杰,挑一个李大姐休假的时日来配药。
时日一久,忘了问,再碰上李大姐,还是热情地拖着他挂号,看医生,取药。这种事发生多了,孟千里渐渐就模糊了是非观,拗不过李大姐的热情,乖乖跟在她身后,直到她最后把药塞进他手里。
孟千里很早离家出来读书,自己早早出嫁的姐姐都没这么亲昵地对他过。
但今天,李大姐手推着轮椅背,眼睛不知看向哪里。孟千里不解地看着她,足足有30秒,她都没有转头看他一眼。
那一队人穿过队伍,往一间胃肠造影检查室走。越过他时,另一个年轻点的护士看了李大姐一眼,又看看孟千里,表情十分讶异。
但她很快推着轮椅到了检查室门口,对排在最前面的人说:“我们这位是住院的病人,要做个术前检查,能在您前面插个队吗?”
孟千里还想再看那边一眼,护士已经在叫他的号。他只好扭头进了诊室。等再出来时,胃肠造影室门口只剩下那俩家属站在门口等。
他不解地挠挠头,站了一会儿,便转身去走廊尽头缴费取药了。
从医院出来时,天已经暗了。3月乍暖还寒,一入夜,地底的寒气又满溢在大地表面,让行人不自觉地缩了脖子,裹紧了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