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少女视角(1 / 2)
冬雨纷纷,打在落叶灌木光秃秃的枝丫上,萧瑟感分明地充斥在天地间。
这一段路的行道树都是悬铃木,没有树叶遮蔽,苍茫的天空看起来和北方没什么两样。
孟千里打开车门,两个侄子一溜烟蹿进门洞就不见了。他摇头苦笑,启动车子走回头路。
门口的公交站台上飘着一柄鹅黄色的伞,伞下站着个少女,窈窕的侧影很熟悉。孟千里把车在站台上停下来,正抬头看天的少女吓了一跳。
孟千里摇下车窗,问:“晓敏,回家吗?”
陆晓敏收起心不在焉的表情回答:“孟叔叔好,我等公交车。”
孟千里探出身子推开副驾驶的车门,“我送你吧,上车!”
陆晓敏有点犹豫。孟千里没说话,但开着的车门还等着。陆晓敏想了想就收了伞,准备上车,但车门忽然关上了。一个抱孩子的女人从车门边往后跑,去赶后面一辆公交车,一下就把车门推上了。陆晓敏一愣,随即打开了后车门,上了后座。
她认识孟千里其实很久了。那时她只有四五岁,春节跟着爸爸去给教授拜年。教授家里有很多人,男男女女,都很年轻。
她记得有个阿姨穿米色的大衣,戴大红的围巾,在教授家的客厅里拉手风琴,整个人神采飞扬得像一只凤凰。一帮年轻的叔叔里,有个人的眼珠特别黑,配上同样黑黑的头发和眉毛,像爷爷书房里挂的水墨画。
一个人怎么会像一幅水墨画呢?长大一些她才明白,画上苍松和劲石的某些关节处特别浓墨重彩,与黑发墨眉就有了些相似的神韵。
光阴会改变很多。爸爸变成了一个很有派头的中年成功人士;像凤凰一样的阿姨几年前被妈妈一盆凉水兜头泼下,瞬间变成了一只落汤鸡,从此再也没见过;妈妈十年前就像个老太婆,现在也就像个更老的老太婆。
倒是这个孟叔叔,十几年来也就见过五六次,却似乎没怎么变过。陆晓敏微仰了头,看驾驶座上方的后视镜,里面的眉眼跟第一次见时没什么变化,眉骨突出,眉峰硬朗,眼里锐气还在,不像多数中年人,不是收起了棱角,就是被磨平了棱角。
孟千里抬头看了一眼后视镜,却跟一道偷偷观察他的视线撞了个正着。小女孩在观察他。他温和地笑了笑。
陆晓敏有点尴尬,赶紧移开了眼神,但余光还是接收到了温和笑容里的包容。那个笑容,有点中年人的意思了。
她不满地撇撇嘴,在她这个年纪,并不想被当成孩子。
下雨天路上车多,过了一个红绿灯路口后,车子时不时就要停一停,开得跟蜗牛爬行一样。
“冬天一下雨跟老家就有点像了。”陆晓敏忽然说。
孟千里一愣,上车以来两人一直沉默,他本以为小女孩性格内向。
“像吗?申城都好几年没下过雪了。”他想了想说。
陆晓敏摇头,“这里下雨的冬天像老家的深秋,冬天是完全不像的。老家冬天下起雪来及膝深,即使不下了也很多天化不掉,一出门,满头满脸满鼻孔的雪意。江南没有雪国风光。”
孟千里点头,其实申城几年前也下过暴雪,但气温很快回升就化了,不会像北方那样一场雪没化完下一场雪又来了。现在全球变暖,冬天是越来越见不到下雪天了。
“其实我妈今天本来要来接我的,我没让她来。”陆晓敏说。孟千里愣了愣,惊讶于女孩思路转变之快。
“下雨回家不方便,有人接好一点。”他只好顺着说下去。
“我也不让她到学校看我。其实我不是嫌弃她长得老,但她太喜欢倾诉了。见着人不管合不合适,不分场合,就跟人讲家里的事。我爸是个陈世美,她只能跟我相依为命,盼着我读好书,出人头地。”
孟千里想起那个女人几年前闹到实验室要跳楼,还把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和文件扔了一地。但他不知该说什么,只好沉默。
陆晓敏隔了一会儿忽然问:“是不是像祥林嫂?”
孟千里只好笑了笑。
“你知道我爸当初为什么娶我妈么?”
孟千里其实很想听这个答案,但觉得跟一个小女孩说这话题,实在有点尴尬。
没想到陆晓敏自问自答了,“我爸读完初中时,教育政策还没有改革,读高中不是用考的,而是大队推荐的。我妈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我爸。”
孟千里张大了嘴,他不知道这才程序上怎么走得通,但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应该有操作空间。
“我的二爷爷,哦,就是我爸的养父,他不同意这件事,因为家里少一个劳力去队里上工,就少拿一份工分。工分除了能换口粮,还能分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