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无尽的乡愁堪与何人说。(2 / 2)
“好,五妹记住了。绝不会消忘家乡的味道,更不会忘你们一直记挂我的殷殷情意。这些我都会好好收着。”
“有一句话你切记住:这些物什都是常用之物。但到了那拂度,便不要轻易示于人前。一旦到了那里,切勿忘了用鸿雁飞度。来寄回你的讯息,也令我们安心!”
“放心,有父姐的这些话。我一定在拂度好好的度过每一天,但那无尽的乡愁有堪与何人说。”
言罢,父女三人依偎在一起抱头痛哭……
而拂度的弯月如钩,道尽了世人的欢喜悲愁。
“不清楚家乡的月是不是又圆了。”
此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拜月节”,百姓们都会阖家团圆。聚在一起向满月祈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愿亲人们有一个好彩头。
客栈“当家的”一直目不转睛的望着涂五小姐的香囊而发呆:
“这是何物,幼芝。为何从未听你讲过呢。”
“这是我们那里的一种习俗:在拜月佳节时都会寄一枚香囊来聊表情思,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
原来这便是黎曙大地的“香囊”呐,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但为何闻起来没有香味呢,这些物品不是都十分香吗。
但其实不然,因为所有带“香”的东西都很“香”吗。香花香草可能是如此,但做得香囊却又不是这样的“意味”:因为它随身携带在侧,若是太香一定会招蜂引蝶。若是有那样一天,该如何出门赏花采景呢?
“幼芝,你是不是做错了。香囊不应该很香吗,但这枚为何不香呢。”
本认为涂五会有些丢面子,身为黎曙本地人。却不懂做香囊的妙诀,这岂非是涂家的做派?
但涂五小姐十分有力的回应道:“其实非也,因为香囊是随身携带之物。所以不宜带有香气,仁兄是否有些寡闻了呢。”
于是对方又转头一想:哦,是这样的道理。受教了!,果然黎曙遍地藏龙卧虎。果不其然呢,若是日后去了黎曙。也不至于完全是“门外户”呢。
“好吧,一切是兄长见的少了。但这一佳节,不应与家人在一起放花灯祈福吗……对不起……”
望着五小姐黯然失落的神情,“当家的”不由想捏死自己。明明流落在异乡,便一切没有那样亲切。但自己又何必提起那些欢快的事情,而徒令她更加伤怀呢?
在我国诗经中有一句“用乐景写哀情”的话:今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便是“情景交融却又相离”的悖谬效果……
“我是好久都没有与家人在一起赏月拜神了,听兄弟一言好似恍如隔世。但不打紧,不打紧。我都习以为常了。”
“你要是生气的话,便打我吧。都怪我不会讲话,才致使你如此孤苦伶仃。连讲一句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我真该死!”
望着对方的“责之切”,而涂五的“情之深”又令人颇为动容:
“行了,我不怪你。因为我也该死呐!”
对方一脸惊愕,不清楚此话何解:“涂子此话何意。”
“因为我都到了拂度有这么些天了,却一直未作出什么贡献。只在这处一直寄心于明月,真真是辜负了母国对我的信任。还有太子交予我的重托,我才是罪该万死!不是你们,不是你们!”
人间一直纷传这样一句话:生男勿喜,生女无忧。这句话的深意应便在此,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你不要给自己这样的重压,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身负重任。更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样吃苦耐劳,不会有丝毫怨言。你要清楚你的人生路还很长,不要将心力放在一些没有期望的事情。因为做这些无益。如若你觉得自己背上有一块大石头,你便会觉得寸步难行。因为是你自己束缚住了自己,而不是别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切都觉得醍醐灌顶,但又那样刻骨铭心,是,我不够豁达。是,我不够洒脱!
听着满饮一杯手中之酒,大义凛然道:“是呐,涂某受教了。但我真的好怀念家乡,怀念那里的一切。怀念那里的花草,更不忘那里的树木、那里的一呼一息都令自己不再拘泥于时与空。一切又是那样的熟悉而又亲切,这才是家!”
家乡的气息含杂着花木的气息,又有春雪来应席这一无言的宴会……
“但你应将自己的满腔乡愁化为一切传播医学的动力,用自己的青春与**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才是不虚此生,孩子。上天保佑你!未来一定是康庄大道,有十分多的鲜花与掌声等着你。所以切勿因自己的原由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来日回到故国。亦更加信心满满做好每一件自己的事情,这样才算美满。清楚吗!”
“但却又太沉重,言与行根本又有时不太难把握。我是多么想做好您所讲的一切,但又有些胜任不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可能便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因为前路充满荆棘。所以在有些问题上自己不会太把握好,孩子。但请记住:这些都不会是阻碍你前进的动力,因为你一定是最坚强的那一位。你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一定会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多谢仁兄,趁着这圆满月。不如我们对着明月结拜为兄妹吧。我还没有在异域有过兄妹呢,您便是我的第一位兄长。更是我最亲最敬的兄长呢!”
对,皓月当空。又有这样怡人的妹妹,还等着什么呢,人家都是排着队要与幼芝当朋友呢。自然这样的好事砸到我头上,我接还是不接呢。
自然是接喽,于是在一切因缘际会下:他们结拜了。
仪式是极为简朴而神圣的,但却又不失真心与认真呢。
二人双手合十,都拱手作揖道:“今日是一次极重要的日子,我与涂女〔仁兄〕结为兄妹。从此便是一家人,日后有什么艰难险阻。都并肩作战,有苦一起扛。有难一起挑,做一对地地道道的好兄妹、亲兄妹……”
中间又有什么话,出于行文的言简意赅便都“跳”过了。最后引出这样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名言,最终终于返回正轨:向着满月磕了个头,然后互相凝视。
但却又不清楚该谁先开口,而涂五小姐素性活泼,此时却又做了“哑巴”。若不是兄长打破了沉默。还不清楚会有什么尴尬场面发生呢?
“妹妹,兄长想问你一句:若是你日后与太子拜天地,证婚人……我……”
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当“伴郎”。这有何难,待真到了那日子。我一定请你去捧场,请你饮满满的一杯喜酒。
于是他脱口而出:“若是您真的不嫌弃我,到时便一定请您来敝处请您好好当一回伴郎。但您可千万不要介怀,因为戚旸那家伙完全不解风情。不会敬酒,所以你千万别认为我们夫妇是失敬。其实他那人吧,虽玩世不恭。又呆萌吃相,但人心思不坏。若是你遇到了他,一定永生难忘。不信,等着瞧!”
“真的,听你叙述。为何如此眼馋,因为这个中描述。都像极了一种动物,妹妹觉得是什么呢。”
但涂五小姐明显不了解,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是据实相告。若是答错了,才是丢大人了。
“妹妹不知,请据实相告。”
“看你这便是榆木脑袋,除了松鼠还会是什么。因为它便是呆萌吃相,但又十分招人喜爱。怎么样,医学天才。考住你了吧,这下你得好好学习学习了。”
但涂五小姐又一脸愣怔:“什么,松鼠。我闻所未闻呐,什么动物?”
但对方早已傻了眼:“什么?涂幼芝!你松鼠都未听过,真是呆萌可爱而又不思进取。”
而“嗖”的一声巨响,“当家的”屏足了呼吸。直言道:“是松鼠,是松鼠呐。妹妹,兄长带你去长见识去。”
“什么,松鼠。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