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大汉:我是皇太后 > 第240章 泄露

第240章 泄露(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吾门客打探了一番,发现这个东朝鲜公司成立於今年春天,首脑叫作吕戴,原来是出售交州货物的商贾,曾是梁氏门客,后被梁氏推荐给寇鰲!”

“这三韩和交州相隔不下万里,这怎么可能”

“是呀,吾也好奇,门客进一步查探发现这东朝鲜公司还有两个副店主,一个叫作夏遵,一个叫张胜,夏遵据说是邓氏门客,张胜据说曾为宫中阉人!

这东朝鲜公司除海船以外,据说还组建一个朝鲜营,由夏遵统领,兵士全部来自於邓寇两族的庄客,其兵器盔甲皆由尚方监提供.”

眾人面面相,有人疑道:“太后欲伐三韩否”

立刻有人否定,“太后欲討伐三韩,命令乐浪郡出兵即可,何须这般做!”

“邓寇都是大族,广有宾客由地,总不至於跑到边地为患

“既有宦官跟隨,必是宫中派遣,太后必然知晓!”

周章摇摇头,“吾也不清楚太后到底是何意,吾等可拭目以待,若是太后有討伐三韩之心,想来不会太远,而此事恰恰说明邓寇两家外戚还有宫中宦官的关係非比寻常—”

这些朝臣默默点头,他们当然明白周章的想法,若是外戚宦官抱团,朝臣將毫无办法,或许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皇帝长大,到时候太后和皇帝围绕著亲政会出现矛盾,那个时候,朝臣的话语权会增加不少。

这一番討论后的次日早朝,周章等人果然上书,不过廷议时,並没有通过,最后决定摊丁入亩纳入到三老会议的討论议程中,等三老会议討论有一个结果再说,周章也没有著急,他更多的是想看一看大臣的想法,现在看来还行,並没有一堆人冒出来直接反对!

这一次朝会也討论了高句丽之事,决定高句丽王侯和后妃大臣等入朝献俘虏,其余俘虏由辽东、玄两郡安排,同时对立功將士进行了一番赏赐,耿夔恢復了爵位,寇標得到了一个芜湖侯的爵位,其余得到关內侯等不等。

对汉廷高层来说,攻灭高句丽,稳定了辽东、乐浪的局势是好事,以后不用再为辽东边事发愁,但恢復汉四郡,还是算了吧,天知道会不会再冒出一个小国折腾,还是维持现状的好,所以最后的安排就是设立玄南部都尉,让立功的寇標守边,並无其他变化。

相比於辽地事务,大臣们对太后所言东观修书一事倒是兴致勃勃,这件事做好了,大家都有名望,不过围绕著谁来负责,议论纷纷,大臣们连续举荐了好几个人,太后见状,

並没有立刻敲定,而是让六府討论上报

等討论到最后,周章又进行了一次试探,提到了赵所言,有海贼名东朝鲜公司骚扰三韩,希望朝廷扫荡海贼,避免为祸大汉,更奇怪的是洛阳阳市也有一家叫东朝鲜公司的店面。

周章说完,一向沉默的皇后寇淑却出人意料的说话了,“东朝鲜公司乃本宫令人筹办,探索前往三韩、倭国等地商路的出海船队,什么时候变成海贼了这是污衊本宫吗

更奇怪的是,乐浪郡丞竟帮三韩说话,让朝廷派官军剿灭本宫的出海船队,这乐浪郡丞拿的是大汉的俸禄,还是三韩的俸禄这是不是说乐浪郡丞已经是三韩的奸细—”

这番话一出,整个朝堂一片譁然,太傅张禹立刻代大臣们询问皇后派船出海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朝廷不知皇后是想作甚

“倭国来我朝朝贡,本宫觉得十分有趣,派人过去看一看,並与其通商,赚取一些粉钱,並无他想,而东朝鲜公司所需销也是本宫向太后、陛下还有邓寇两族以及身边中官筹集而来,並没有使用朝廷和少府一钱,为甚要告诉朝堂难不成张太傅家中经商还得告诉本宫不成”

大臣们面面相,皇后自己筹钱出海,好像確实没有必要告诉大臣们,不过其出海的船队和三韩打了起来,三韩竟然请动乐浪郡丞,这都些什么事

有聪明的大臣已经脑补出答案,肯定是出海船队带了不少好东西,引得三韩土著题,大战一番三韩土著吃了亏,贿赂了乐浪郡丞赵隗,赵收钱办事,没想到污衊到皇后头上。

最后討论一番后,决定派出一名御史前往乐浪郡查看一番,而赵自然是交给司隶校尉审判,这个倒霉蛋肯定要被扒一层皮!

退朝来到长乐宫,邓后询问寇淑,“东朝鲜公司在三韩攻伐,大臣们必然会知晓!”

“知晓就知晓,孩儿的船队被欺负了,不连本带利杀回来怎么成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孩儿怎么也不能不如陈汤!”

“也对!”

邓后也没当回事,想起了寇淑提议的兰台印书所,就说道,“淑儿欲办印书所除了出版宫中藏书,肯定还有他想!”

寇淑笑著说道,“英明莫过於母亲!”

寇淑一直想把藏在东观、兰台的大量歷史资料刊印出版,现在不过公元一百多年,未来还有无数战乱,只是大量出版的书籍才不会消失在歷史当中。

而在这段时间,寇淑也看到了一些有关三代时期的文字,比如夏代的文字夏篆,后世压根没有,东观就有收藏,不仅有甲骨文,也有金文,有人看懂了其中的文字,还有翻译。

这样的文字自然表明夏代的存在,寇淑想起后世种种,相当不齿洋鬼子在歷史问题上的无耻和双標,中国发现了那么多东西,他们不认,却一天到晚偽造歷史,要不是中国有歷史记录,亚歷山大肯定跑到中国来了寇淑还想搞一些通俗作品,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少,现在有了纸张,寇淑准备搞一本吹捧光武中兴的小说。

而要写好这本书,自然要召见兰台二十八將以及那些列侯、关內侯的后人,请他们提供资料,把祖上的英雄事跡吹嘘一番。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打了大败仗,比如邓禹同志,不仅大败特败,还间接废了长安城,那就要好好粉饰一番,是冯叛乱造成的严重后果

而通过做这件事,寇淑可以对大汉的列侯和关內侯们有一定的了解,这里面肯定也有比较失落的人才,她自然可以让父侯招揽。

邓鷺招揽杨震等有名的土人,提拔他们,获得了不少声望,父侯寇鰲也想效仿,不过被寇淑按了下去,你又不是执政外戚,你抢什么风头,老老实实做僚属就得了!

寇淑还给老爹分析了一番,那些个有名气的士人,人家凭自己已的本事就能出头,就算被你徵辟,也未必感激你,所以寇淑给寇鰲的建议是不要招揽名气大的人。

他要求寇鰲多招揽一些在地方县一级有些名气,成为吏员的寒门子弟,同时继续巩固格物学的影响力,徵招那些虽然学儒,但於农学、机械等有长处的人。

这两类人大多比较能干,又没什么背景,你提拔他,就有可能建立比较密切的关係,

寇想起了虞谢、荀淑,知道女儿说得没错不过寇淑也知道光光徵招这些人还不行,所以就想到了功臣家族,通过编书拉拢他们,顺便再討好太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