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来去(2 / 2)
孟千里一面翻看人选的资料,一面安慰老师:“人少点没关系,现在选择多,诱惑多,真心愿意来的才是真热爱的,心志比什么都重要!”
闵老师点头,又说:“我给申科大和另外几所大学的熟人也打了电话,托他们挑选合适人选,有了消息我通知你。”
话没说完,师母又领着人进来了。孟千里抬头一看,是熟人。魏志超。他想起夏天推荐他去新建的企业的事,就问道:“怎么样,你跟钻机厂那边谈得怎么样?”
魏志超没什么表情,只淡淡地摇摇头。师母指了指椅子,他才坐下来。这个20出头的男生为人有点矜持,即使到熟悉的老师家里,很多举动还停留在客人的分寸上。
孟千里皱眉,“他们非要你全职工作才能接受?”
魏志超抿着唇点了一下头。孟千里和闵老师对视一眼,都有点为难。魏志超是闵老师最近5年来带过的最好的学生,实在不愿看到他博士没读完就为生计所迫出去工作。
但他家里有弟妹要供养,这现实困难一下子也找不到合适办法解决。
三人又讨论了一会儿闵老师最近在做的学术研究。孟千里一看时间不早就想告辞,闵老师却拦住他,“你师母今天做了好吃的,留下吃了饭再走。”
孟千里原不想给师母添麻烦,但一听老师这么说,只好又坐了回去。
席间闵老师说起学校的专业建设问题,说因为国家的海洋战略,相关大学这两年都陆续开设了海洋探采方向的学科。孟千里以前读的专业是探矿工程,重心是陆地矿山的勘探和采掘。当时大学很少有海洋探矿方面的专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师资,教材可以参考国外的,买下版权进行编译。但有系统理论知识和实地操作经验的教师就很难找到了。”
闵老师说到这里,魏志超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他转头看向孟千里。
孟千里也笑了,问:“那老师的想法是什么呢?”
“我正在跟学院院长商量,要不请你来当客座教授。你时间紧,每周到学校来给本科生上一节大课就行,另外再带个博士生。”
闵老师说到最后一句时,看向了魏志超。孟千里扭头想了想,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一来,他乐意为母校的学科建设尽一份力;二来,这可能是解决魏志超当下难题的最好办法了。
回研究所后,孟千里立刻去找周晓鸫谈。周晓鸫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但他也有点担心,“你这样兼顾两边的事,又刚新婚,能吃得消吗?”
孟千里笑道:“我没事就练铁砂掌和八卦掌呢,身体好得很,您放心!”
两周内几方议定了合作方案。
年后魏志超就到了零号实验室的办公楼报到,他以孟千里博士生的身份参与深海钻机课题组的工作,既不耽误学业,又额外获得了一份收入。研究所给了他一份编外合同,他正式成为海矿所的合同工。
稍令他不习惯的是,孟千里从他的师兄变成了导师。
~~
眼见4月将近,孟千里心头开始不安。何咏杰仍在按部就班地上下班,与平常没什么两样。然而他与周晓鸫分别又找了他几次,何咏杰仍然没有松口的意思。
老实人执拗起来,拿金刚石去都钻不动。孟千里后来再去找何咏杰,对方只要一听他话题转向离职问题,面孔就变成一只木疙瘩,呆板的土黄色,像水土流失后的黄土高原一样看不到生气。
孟千里最后一次拿出了杀手锏,他进了何咏杰办公室,不再称呼他“何工”,而是对着他的背影叫了声“师父”。何咏杰后背一颤,也没想到孟千里看起来是个老实孩子,也能玩苦肉计。
他在海矿所快25年,带过的徒弟里最看重的也是何咏杰。除了最初带教的一段师生情谊,他在科研上极其欣赏孟千里。这个徒弟像他一样纯粹,探求真理的路上执拗、不依不挠,认准的事哪怕折了断了,也不肯转一下弯。
即使后来有些研究理念不同,但工作是工作,他还是喜欢孟千里。这会儿一听这一声“师父”,他不是肩膀发颤,而是心里发颤,像是十年前正在攻关一个技术难关,忽然有小道消息说海矿所要裁撤,跟别的科研单位合并,人员则要分流,双向选择。那次加班的一个晚上,孟千里也这样叫过一声“师父”,有点悲怆,不知所措,课题研究还没完成,年轻人不知何去何从。当年何咏杰正当壮年,有的是担当。“放心,我去哪儿都带着你,咱们一定一起把这项研究做完。”他是这么说的。
但十年过去,当年的毛头小子如今已经是国家级实验室的主任,怎么还像个找不着方向的少年?何咏杰强忍着没回头,伸出手朝后摆了摆。
孟千里叹口气,只好出了办公室。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